劉文娟
摘 要:小學語文不僅是學生未來學習的基礎(chǔ),更是立德樹人這一教學任務的重要著力點,因而應引起小學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本文中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重點從構(gòu)建趣味性課堂、增強學生文本理解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三個方面進行解析,旨在讓學生在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語文教學教書育人的積極作用。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有些語文教師可以積極地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授課,但是他們不能將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巧妙融合,從而導致學生沒有掌握真正的語文學習知識。針對以上現(xiàn)象,本文重點從角色扮演法、生活化教學以及多媒體教學教學方式,構(gòu)建學生認知、教學方法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jié)合點,增強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獲得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一、運用角色扮演法,構(gòu)建趣味性課堂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法,開展授課,充分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倒逼學生深入研究文本內(nèi)容,遷移相關(guān)的語文知識和常識,讓學生更為形象、具體的展示他們對于語文角色的理解,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講授《將相和》這篇文章時,教師運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深入研究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并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予以展示,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品讀能力,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具體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著手。第一點,教授語文知識。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塊學習本章內(nèi)容,并適時地對其中的難點問題進行詳解,掃除學生的閱讀障礙,為下一步的角色扮演教學奠定知識基礎(chǔ)。第二點,劃分角色。小學語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讓他們自主選擇喜歡的角色,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第三點,展示角色扮演片斷。教師截取其中的一段片斷進行介紹。小陳扮演的是廉頗的角色。他瞪大雙眼,右手用力拍打桌子,惡狠狠地說:“他藺相如,竟敢爬到我頭上來!”學生為他的演技所折服。教師詢問小陳:“你為什么可以表演得如此惟妙惟肖?”小陳說:“我特別喜歡大英雄,尤其是武將。通過對文章的分析,我了解到廉頗并不認為藺相如具有如此大的功績,而自己為國付出很大的代價,藺相如只是口舌之勞,加上武將較為沖動。因而我聯(lián)想到張飛的角色,所以也融入了張飛性格的元素?!苯處熯\用角色扮演法授課,不僅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角色的扮演過程中,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語文教學質(zhì)量。
二、使用生活化教學,增強文本理解力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搭建學生認知與語文知識之間的橋梁,讓學生通過品味生活,增強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文本感知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適時地對他們的思維進行引導,增強學生的語文思考能力。
例如,在講授《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時,教師運用如下的方式,開展教學。在開課后,教師詢問學生:“在生活中,父母有沒有做過感動你們的事情?”小宇積極地舉手說:“記得有一次,媽媽為了給我買漢堡,排了長長的隊。當時的隊伍一動不動,我感覺時間好像靜止了。在媽媽買完漢堡后,我看到她的渾身被汗水打濕了。這讓我十分感動?!彪S后教師說:“你們可以運用父母對自己的愛,解釋下面句子的深刻內(nèi)涵!”句子如下:他挖了8小時……到處都是血跡。教師引導性地對學生說:“你們可以從生活經(jīng)驗、時間以及對父親形象的描述,分析其中蘊含的情感!”小洛說:“這句話重點展示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其中時間的描述,表現(xiàn)父親為了解救兒子而忘記了時間。對父親想象的描述,則是展現(xiàn)父親為救兒子,不顧自己的安危。”教師引導學生運用他們的生活體驗,品味語文知識,提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三、借用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在增強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的基礎(chǔ)上,提升他們對語文知識認知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書育人的積極作用。
例如,在講授《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本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構(gòu)建學生的感性認知,并在此基礎(chǔ)上,展示我國在環(huán)境污染以及資源破壞的具體現(xiàn)狀,從而給與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垃圾分類”的知識引入課堂,教授學生垃圾分類的具體方法,在提升學生環(huán)保意識的基礎(chǔ)上,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能力,進而讓學生承擔起社會的責任。小學語文教師運用多媒體,講授語文知識,并在此基礎(chǔ)上,適時地擴充語文知識內(nèi)容,從而讓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語文問題,延伸對社會和國家的認知,提升學生行為的自我約束力,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總而言之,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創(chuàng)設(shè)具有趣味性和時效性的語文教學模式,更應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動性,讓他們通過思考,真正理解語文知識背后的內(nèi)涵,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能力和思想境界的雙重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瑞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青海教育.2017(06).
[2]毛愛蓉.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