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明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課程知識的教學,教師有意識地在教學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開展有效質疑,積極進行學習反思,主動發(fā)展學習探究能力,對于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數學教學;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探究
在當前的數學課程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一些學生在進行練習作業(yè)時犯許多低級錯誤。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所學概念理解不深,學生的自我糾錯反思能力極其薄弱。這一現象引起了筆者的研究興趣。要想糾正這一現象,我想在數學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問題意識,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高度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一種手段。。
一、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模式,仍然還是以解說和填鴨式為主。教師的課堂教學明顯帶有腳本意識,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上課趕劇本基本是通病,上課的過程就是走流程。課堂以教師一言堂為主,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現象比比皆是。要想改變這種現象,必須從尊重學生的興趣開始,真正理解學生,舍得花時間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培養(yǎng)問題意識,進而鼓勵學生提問發(fā)言。教師能蹲下身子放下架子,創(chuàng)造和學生平等學習交流的氛圍很重要,真的要說,轉變觀念比什么都重要。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得多。學生在學習中有沒有問題意識,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學得是否主動,是否深刻,思考問題是否周全等很多學習品質。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一些學習內容的重難點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有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利用學生好勝心理,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解決問題的興趣,引起獨立思考的意愿。這一方法應該說既容易實施也十分有效。例如黃愛華老師教我們他是怎樣教“體積”概念引入的。課例是這樣的:一上課,教師就把兩個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放在桌上,然后分別往兩只杯子里倒水。問:“誰能告訴我,哪只杯子里的水多哪只杯子里的水少?”學生仔細觀察后,回答說:“兩個一模一樣的杯子,水平面在同一高度,水是同樣多的?!苯處煶浞挚隙诉@位同學的回答。這時,教師把一個小石塊放進一個杯里,問:“你們看見了什么?”學生說,看見老師把一個石塊放進了杯子里。教師說:“你還發(fā)現了什么?”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發(fā)現杯子的水平面升高了。教師緊接著問:“這是不是說明這杯子里的水多了?”學生馬上否定?!澳鞘菫槭裁茨兀俊苯處熡謫?。學生爭著回答:“老師,您放的東西占地方,把水擠上來了?!边@里的一個“占”、一個“擠”說明學生已完全進入狀態(tài)。一會兒,教師又拿出一個大玻璃球放進另一個杯子中,問:“這次你們,又見到什么了?”學生回答說:“看見老師把一個玻璃球放進另一個杯子,杯子的水平面也升高了,而且超過了第一個杯子。”教師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非??隙ǖ卣f:“第二次放的東西一定比第一次放的大?!痹诖嘶A上,教師自然地揭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苯處熗ㄟ^創(chuàng)設這一問題情境,把本來極其生澀的體積概念就化解了,重要的是通過這一學習過程的展開,讓學生養(yǎng)成了善于思考、善于提問的學習習慣,比直接閱讀書本概念的效果好得多。
三、鼓勵學生質疑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必須牢牢抓住學生大膽質疑的牛鼻子。許多學生之所以對數學不感興趣,就是因為長期的數學學習已經習慣于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學生就解決一個問題,等待老師的餌料,這樣養(yǎng)成了惰性思維的成份,不會系統(tǒng)地看待問題,對于即使存在的疑問也是淡然處之,全然沒有發(fā)現問題驚喜和大膽質疑的欲望。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我想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尤其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質疑,一是可以通過學生自主質疑,培養(yǎng)他們敢于求真的膽氣;二是通過學習的質疑問難,可以把所學知識推向縱深,通過學生的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盡力發(fā)展數學思維力。
四、實施開放式教學
縱觀很多數學課堂,許多老師越是對數學課堂的設計約束得越多,條塊狀明顯,問的問題越是瑣碎,那么課堂的效果就不會好,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就不濃。反之,如果教學的設計能有大問題意識,數學課堂教學能開展開放式教學,那么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改變以往“一問到底”的一言堂傾向,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大有作為。例如在學習“倒數”這一概念的時候,老師設計了如下問題:(1)當你一看到“倒數”的“倒”時,你有哪些疑問?(2)你覺得“倒數”可以怎么理解?你會怎樣去找到一個數的倒數?(3)對于“互為”這個詞你又是怎么理解的?關于倒數的理解你還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的嗎?當第一個問題出示的時候很多學生便興高采烈地積極舉手發(fā)言,學習氣氛一下子濃起來了。隨著對三個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氣呵成的。在開放式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學得主動,教師也教得輕松,學習效果可見一斑。
五、重視提問指導
當然在課堂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需要教給學生如何深思,如何提問的方法。盡管是高年級的小學生,但是如果學習上遇到困難仍然不大肯舉手提問,一是勇氣不足,二是無從下手,不知問什么。針對這一現狀,我首先從思想上打消他們提問題的顧慮,鼓勵他們不怕問題問得不好,也無需太愛面子。引導他們想問問題,敢于提問。其次是從會問問題,善于提問上下功夫,指導他們提問題的方法。
告訴學生提問首先要想好問什么,然后是準備怎樣問。在數學學習中尤其可以針對學習上難理解的概念和容易發(fā)生錯誤的地方加以提問,這樣提出來的問題就有思考的價值,而且能幫助同學解決知識的重難點。
告訴大家要想提出好問題,必須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那就是要學會邊看邊想和邊聽邊思考的習慣。我經常性地在自己的數學課堂中給學生以良好的示范,講課中穿插問題,自然發(fā)問,問過之后還會繼續(xù)問學生:剛才老師的問題是什么?你理解嗎?長此以往,給學生以提問題的示范,學生也就能學會提問的要領和方法。另外對于學生提出的精彩有價值的問題我會給予肯定和大力的表揚。在班內多個尖子生的帶動下,學生自主提問的熱情和氣氛就調動了起來,思維也就更開闊,學習的效果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