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芳
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課堂提問是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互動、了解彼此狀況的重要途徑。教師需要合理把握教學需求、學生情況、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安排相應情景,把握好正確提問時機,利用合適的條件與契機提問學生。提問需要體現(xiàn)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要重視反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自行提出困惑。教師平時要多利用鼓勵性、激勵性評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在學生形成學習興趣以后自然會迸發(fā)思維的火花,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提問;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
前言:
小學數(shù)學教育需要課堂提問的支持,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師生交流最重要的途徑。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提問的條件與契機,重視學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與調動。讓學生形成學習興趣、學習熱情,迸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火花,最大化學生學習質量。
一、結合教學內(nèi)容設置提問項目
決定提問有效性的關鍵點在于問題設計是否合理、內(nèi)容是否縝密。課堂提問需要圍繞學生條件、圍繞學生實際,根據(jù)課堂教學追求、教學目標,把握教材重點,要處理教材難點和教學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入鉆研教學內(nèi)容、教學標準。做好數(shù)學問題、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要素關聯(lián)性挖掘。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問題、數(shù)學問題[1]。提問需要把握好難易程度,在充分考慮學生思考能力以后提出合適的問題。問題不應該難度過大也不應該難度過于簡單。假設問題存在很大難度,學生將會失去回答問題的自信心。如果問題難度過低則很難保障學生學習能力。課堂提問需要層層深入體現(xiàn)循序漸進追求,將學生容易混淆、容易弄錯的作為重點考慮內(nèi)容。教師不能過于糾結提問的量化要求,而是將問題作為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重要事項考慮。提問的預設要保障語言足夠精簡、清楚與準確[2]。教師不可以說出模棱兩可不規(guī)范問題。比如在學習《三角形》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巧設懸疑,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出題,說說三角形都包括哪些類型,生活中哪些物體是三角形。隨后讓其他同學或是教師回答問題。這樣的過程不僅提高了教學趣味度,同時也幫助學生迅速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創(chuàng)設問題把握提問契機
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牢牢把握與結合提問要求、提問時間合理性提問。如果教師能夠在合適的問題情境中把握提問時機與要求,那么教師就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不恰當?shù)奶釂枙绊懙綄W生學習,讓學生無法保持注意力[3]。課堂提問包括復習提問、過渡提問、難重點問題提問、總結提問。為了最大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就需要聯(lián)系實際。要牢牢把握合適的提問時機優(yōu)化教學效率,保障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提高教學效率。提問時機的控制要重視的是等待時間的處理。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思考時間與思考空間。時間控制層面不同難度需要留出不同的等待、準備時間。難度低的問題可以少留一段時間,難度大的問題可以多留出一段時間。只有在學生有了足夠準備、考慮時間以后教學效果才能夠得到保障。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可以調動學生的活力、積極性與學習熱情,保持課堂教學高效。如學習《圓柱》一部分知識的實時教師不妨讓學生先說一說長方體以及正方體如何計算體積,之后讓學生猜想和假設圓柱體積應當如何計算。此時有的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思想受阻問題。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顧圓面積學習過程中的面積計算方法,用合適的契機指點學生,幫助學生明確思考方向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三、根據(jù)學生情況因材施教提問
在數(shù)學教育中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保障問題有效性,這樣才能夠確保教學質量且滿足因人施教要求。課堂提問絕不準許出現(xiàn)遺落、遺忘問題發(fā)生。教師需要在提問中確保所有層次、所有類型的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學生主動探索、熱情探究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與優(yōu)勢。提問需要考慮所有學生的情況,要將調動學生思考主動性、積極性作為重要任務。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營造積極向上教學氣氛,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享受學習,參與學習。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控制好節(jié)奏與氣氛,要防止性格活潑且成績較好的同學完全把握課堂。這些學生大多有著靈活的思維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回答各種準確的答案。教師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個體不同。對于應用型、理解型、認知型題目需要提問能力較弱的學生,用這些問題鞏固與幫助能力有限的學生認知與學習知識。對于評價性、綜合性、分析性問題則要交給能力出眾的學生激發(fā)這部分學生的思維活力、思考意識、學習激情。提問問題以后教師需要主動觀察學生,根據(jù)問題的難度選擇對應層次的學生回答問題。如學習《圓柱的體積》部分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能力提出這樣幾個問題:如何將圓柱變成近似長方體,圓柱和近似長方體的關系是什么。能否用其他手段推導圓柱面積。在一系列的問題幫助下讓所有層次學生都能夠獲得進步、得到能力提升,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
四、啟發(fā)學生提出疑惑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提問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學生問題生成的過程。學生需要在這樣的過程中構建知識、探究知識,使用現(xiàn)有知識總結與審視學習問題。教師教學中除了要處理學生問題掌握方法、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還要重視學生問題發(fā)現(xiàn)和問題提提出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思考、猜測、探究中提問。找到適合自己的提問和問題解決方法。
五、重視提問環(huán)節(jié)督促學生進步
提問過程中對于學生給出的各種回答教師需要及時給予評價。當然這里的評價并不是說錯了、很好這種內(nèi)容。教師需要多元、豐富評價。根據(jù)問題的難易度以及學生進步幅度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收獲學習信心、收獲學習自信。教師要肯定學生的努力,并做好學生學習習慣的引導工作,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以及挑戰(zhàn)。如果學生平時不自信,那么教師就需要重視學生信心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才能夠提高覺悟、主動回答、主動提問問題。
結語:
合理使用課堂提問,把握課堂提問要求是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學效率的關鍵點。教師需要將有效提問作為改良教學行為、方法的重要目標。教師需要從根源轉變教學理念、提問理念,突出課堂提問作用和價值,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方中元.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研究[J].農(nóng)家參謀,2019(20):287.
[2]劉壽昌.關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28.
[3]劉金龍,唐志云.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