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遵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特點,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差異和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培養(yǎng)小組合作精神,打造語文高效課堂。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方法進行了有效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精神;培養(yǎng)方法
引言
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與思考能夠更好的有利于小學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教育。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還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對其日后的學習與成長都有著很大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外界的關注,做好合作學習的研究,對于小學語文至關重要。
一、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合作精神的意義
將合作精神的教學方式融入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集體活動的主動參與意識,讓學生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從而能夠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并且小組成員之間通過相互監(jiān)督,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的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此外,通過合作精神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且通過小組內部的分工協(xié)作,還能鍛煉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和相互溝通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從小便養(yǎng)成合作的好習慣,為學生將來參與社會集體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方法研究
(一)明確學習目標,合理分工
合作學習就意味著一個學習目標要多人來進行完成,所以對于學習目標的明確和學生們之間學習活動的分工,就顯得非常重要。合理的分工是讓每一個人都為學習任務進行努力,并且不能有偷懶或者分工偏頗的情況存在。這其中蘊含著公平,責任感,統(tǒng)籌計劃合理性的意義。明確學習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們合作學習時,向著同一個學習任務來努力,從而不能有浪費時間和比例分散的情況存在,而明確分工也不能固定的讓一位同學固定做一個任務,而是要每個人都嘗試在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進行努力。比如在匯報學習結果時,會有善于表達的同學樂于在課堂上當著同學們的面進行匯報工作,但是害怕公眾場合和不敢表達的同學就畏懼這種情況,在合作學習分工之下,就可以讓不擅長表達的同學嘗試進行表達,從而鍛煉自己。比如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時,不是可以先行把閱讀學習的方式教給學生,然后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展開大量的練習,通過不斷的練習,在實踐當中真正掌握閱讀的學習能力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也能就以往傳統(tǒng)教學當中,讓學習和課后練習的落差性和差距性地也縮小,通過學生之間的練習來讓課上學習和課后練習能夠盡量的統(tǒng)一。讓小組之間互相帶動,相互交流,在閱讀學習當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二)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師力求體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突破口”統(tǒng)帥全文,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為主。通過質疑,提出問題,再讀文探究,并以個人探究、小組合作。學生們應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讀文,要有時間作沉思默想,還得有時間用來相互討論。積極創(chuàng)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提出屬于自己探究發(fā)現(xiàn)的問題,而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給予學生自己充分的時間不多,以至于一些重點句的揭示,教師較生硬地自己出示,讓學生品味。如在部編本小學語文《草船借箭》是一篇歷史故事,篇幅較長,如按傳統(tǒng)教學,一節(jié)一節(jié)學習,勢必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而本節(jié)課我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來統(tǒng)領全文。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全文著手進行學習,從“原因、準備、經(jīng)過、結果”等諸方面進行考慮。促使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探究,擴大了探究的廣度,使學生有探究學習的成就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我還引導學生從“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諸葛亮,那么諸葛亮為什么不拆穿他,難道他沒有看出周瑜的意圖嗎?為什么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枝箭的任務,并且立下軍令狀?”等幾個不同層次進行研究,增強了探究的深度。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
(三)創(chuàng)造合作情景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
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培養(yǎng)較高層次的寫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夠完成的,這需要一個長時間日積月累的過程才能夠不斷地提高語感。對于每一位老師來說,只有在日常生活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的情景模式,讓他們能夠將閱讀書籍運用到寫作中去。例如,在開展關于“讀書的觀后感”的主題寫作時,教師就可以在小學班級里面通過開設圖書角的形式,讓每個學生將自己所喜歡的書籍在圖書角進行擺放,然后,讓其他學生通過互換書籍的形式來對不同題材的文本內容進行閱讀,并通過借記讀書的方式來記錄每位學生借書量和讀書的時間日常,老師在每周進行閱讀能力的評測和打分,不斷地鞭策每個學生拓展自己的視野。這樣在作文專題訓練的時候,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閱讀的書籍有感而發(fā),寫出更加真實的讀后感,極大的提升寫作能力。
(四)重視課后訓練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為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揮合作學習能效,教師可面向小組發(fā)布“預習任務”“課后訓練任務”,以組為單位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學習語文知識,在組內成員相互督促、協(xié)作狀態(tài)下完成課后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知識,使合作學習體系更加完善,同時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合作學習實況并給予引導,確保學生合作學習狀態(tài)始終最佳,科學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教學方法不斷地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感受到大家一起合作學習的魅力,并培養(yǎng)學生之間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促進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全面提升學生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譚俊琴.小學語文合作精神模式多案例研究[D].聊城大學,2017.
[2]鄭云鳳.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精神的組織與調控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3]周燕芳.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