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情感教育;精神生長;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47-0041-02
【作者簡介】錢建國,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南通,226001)研究員,高級教師,南通市班主任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全國優(yōu)秀教師。
諾爾曼·丹森在《情感論》中指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應該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人是有情感的動物。人的主觀情感,決定了教室必須是有溫度、有情意的存在。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一直被當作學習的機器,那么,他對整個教育生活一定是厭惡的、反感的、抗拒的,我們就不得不懷疑他健康成長的可能性。郭敏老師提出愜意教室的主張,強調教室是一種溫情的、有興味的、有意思的存在,她不僅關注教室的物理空間,更注重兒童的精神世界,以美好的德行浸潤兒童的身心,讓兒童在“教室”有情有境的“場”中獲得成長。所以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生命需要用生命去觸動,情感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具有強大的能量場。
一、融情筑美,構建和諧教室
百變教室、無塵教室、展示教室……教室是融情的溫馨家園。外在物態(tài)環(huán)境的美好,使一間普普通通的教室充滿了無窮的魅力,讓每一個走進教室的人心生美好。人們心目中簡單乏味的學習場所,成了多姿多彩、無限美好的童年記憶。
愜意教室是融情的,是發(fā)現(xiàn)學生、呵護學生的,其包容學生個體以及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等群體之間的各種情感?!懊魅罩恰钡脑u比表揚、“亮眼睛發(fā)現(xiàn)崗”的好人好事,發(fā)揮了榜樣引領的正導向功能,弘揚了集體的正能量;“悄悄話信箱”的心理溝通,幫學生找到了情緒宣泄口,重拾前行的信心和動力,逐步實現(xiàn)班級的同頻共振、和諧共融。再如,告示欄、夢想目標卡、成長的足跡……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產(chǎn)生了良性循環(huán)的效應,教室里每個個體都能在集體中汲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成為教室情感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共情求真,營造溫暖教室
教師的愛心與耐心,決定了一間教室的溫度。郭敏老師提出的“適切兒童”,就是與學生情意相通,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用心呵護學生的童真、童趣和天性、靈性。多年前,她就跟我提出營造一間充滿人情味兒的教室,主張教師用關愛、真情、理解和信任呵護學生的成長,讓教室每天、每時都是幸福和溫暖的。教師用最原始的文字,最真實的影像進行班級日志的記載、教師案例的記錄等,關注學生的情緒與德性生長等。試想,如果我們的教育充滿真情、深情的凝視,熱情的呼喚,還有什么堅冰不能融化呢?
我曾經(jīng)讀過一則故事:一次考試后,一位后進生的成績仍然不及格,但這次他離及格只差1分。老師果斷地把這1分借給了學生,并要求他下次歸還2分。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期待和鼓勵,奮發(fā)努力,在后面的考試中不但及格了,而且還掉了上次所借的2分。曾經(jīng)冰冷的無情的數(shù)字化作了熱情的鼓勵,教師的行動中融入了生命的溫度,激勵和喚醒了學生內在的自覺。當學生一旦為實現(xiàn)自身的目標而學習時,就會激發(fā)出巨大的潛能。這些充滿“人情味”的舉措,實際上是教師從人性的高度,對學生生命給予的高度的尊重和無限的信任。
我理解的所謂“適切教育”,即教師追求生動有情趣的教育生活。從課堂教學、閱讀活動、課間游戲等不同的維度,豐富學生教育活動的內容,包括教材的愜意性、閱讀的游戲化、活動的適切性等,讓我們的教育快樂而充滿情趣。被康德稱為“空對空”的思維,被叔本華稱作“不生產(chǎn)”的思維,僅僅用一些物理力學的方法,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理論指出,教育道德性的體現(xiàn)與特定教育情境中關注和發(fā)展人的情感狀態(tài)、方向,以及情感品質相關。班主任通過營造溫暖教室,讓兒童獲得溫潤、美好的情感體驗,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兒童的道德生長。
三、激情踐行,創(chuàng)生無限教室
需要強調的是,教室的“愜意”對個體的感受而言,既指師生、生生之間的美好情感,更指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感情。我們的教室不僅要關注兒童的主觀的情感體驗,更應該是溫暖的、美好的、快樂的、幸福的,更應該點燃學生的情感,喚醒學生將個人追夢行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融為一體,把愛國情、報國志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之中。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如果教師只是知識的搬運工,而學生只是苦苦掙扎在題海中,教育遠離了生活,對人類命運的關注、對人生幸福和存在價值的追問,都成了教育中的奢侈品,那么,談何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又如何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童年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一間看似有限的教室,實則可以無限寬廣,穿越歷史,縱橫時空,有著無限的可能。生命可以被情感喚醒,可以被情感點燃,所以情感教育不能“缺席”。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教師應在三尺講臺播撒立德樹人的精神種子,在小小的教室里點燃學生的生命激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精神引領,開發(fā)班級情境德育課程,以故事、歌曲、小品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浸潤和滋養(yǎng)兒童的心靈,打好兒童精神的底子,喚起其生命的激情與蓬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