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6月,王海英申請的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課題《讓國學誦讀走進語文課堂,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研究》獲得立項批準,課題立項編號為:JJS2018?—269,本文是此課題的研究成果。國學誦讀,讓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悟語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情懷,提高學生素養(yǎng)。國學誦讀,讓經典真正根植學生們的生命,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文化血液。
關鍵詞:國學;誦讀;提高素養(yǎng)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所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顆顆璀璨的星辰,閃爍著美麗迷人的光芒。通過誦讀這些流光溢彩的國學瑰寶,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從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悟語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在記憶的黃金時代,增強經典儲備,從而扎下厚實的語文功底。更重要的是,誦讀國學經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情懷,提高學生素養(yǎng),讓經典真正根植學生們的生命,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文化血液。
一、國學誦讀,積淀學生文化底蘊
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關鍵在于個人對語文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老師們將朗朗上口的唐詩宋詞、四書五經等國學經典推薦給學生,利用語文課前三分鐘誦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中老師們根據課文內容拓展閱讀,向學生推薦明禮、勵志、勤學、愛國等內容豐富的詩篇,長期堅持還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學生在誦讀熟背中增加識字量,擴大詩文誦讀量,促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課外閱讀、背誦任務的落實,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培養(yǎng)目標的達成。學生在記憶的黃金時段,增加經典文化儲備,從而打下語文學習的厚實功底。在反復誦讀中,學生們對國學經典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體會到了其中的奧妙所在。國學經典的名言警句、優(yōu)美段落不斷地被吸收、積累,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自然而然的得以提高。
廣泛的閱讀和識記背誦,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感性的語言模型。形成了良好的語言反應機制,增強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二、國學誦讀,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
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誦讀經典、享受經典,培養(yǎng)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保證經典誦讀的連貫性。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激勵學生誦讀興趣。如利用早讀前五分鐘、語文課前三分鐘在班級中集體開展誦讀,使誦讀活動在時間上得到保證;開展經典誦讀比賽,評出一批國學誦讀小達人,從而帶動大家深入持久地進行誦讀;舉行國學誦讀聯(lián)歡會等。通過讓學生在大量的誦讀中,把作品中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與作者心靈相溝通,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即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jié)奏地讀出作品的獨特神韻,掌握重音、停頓、語速、語調等要領,并在反復誦讀中達到視覺與聽覺并用,喚起無法言說的情感沖動,并在“潤物細無聲”的誦讀中受到人文熏陶,逐漸內化為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念、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誦讀更多的經典,讓學生將經典誦讀當作自己的事去做,自主地安排誦讀的時間與內容,以此擴大學生的知識量,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在誦讀過程中,一是充分調動學生的誦讀興趣,讓學生自主誦讀,盡情吟誦;二是多一些“引導發(fā)現(xiàn)”,少一些“告訴約定”,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發(fā)散自己的思維,進行個性化閱讀和鑒賞,在誦讀中自悟自得,在學習中真正學到屬于自己的國學經典。在自悟自得中不斷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加深人文底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國學誦讀,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語文教育,說到底也是審美教育。一直以來我們倡導和呼吁素質教育,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深刻感悟國學經典中的巨大審美源泉,讓學生童稚的心靈愉悅在經典中、,開啟他們智慧和靈感的萌芽。在誦讀國學經典中,通過讓學生朗讀和欣賞,感悟古詩文所表達的意境,從中受到審美的熏陶。
在誦讀《漁歌子》時,我先讓學生搜集描寫山水美景的詞語或成語,通過初讀、品讀、美讀等多種讀法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在詩中找出能夠看到的美景,并恰當運用自己之前搜集的詞語、成語將詩用現(xiàn)代文表達,再加上圖片的欣賞,有效地加深了學生對詩的理解,對詩的感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學生很自然地進入了充滿詩情畫意的審美境地。
《聲律啟蒙》《木蘭辭》《滿江紅》《岳陽樓記》等經典古詩文都可以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直觀教具,讓學生感受到經典誦讀的魅力。誦讀一定數(shù)量的經典詩文,能更長久地感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誦讀中提高審美能力。
四、國學誦讀,塑造學生健康人格
國學經典中蘊涵著傳統(tǒng)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們健全的人格?!度纸洝贰兜茏右?guī)》等告訴孩子們做人最重要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謙恭禮讓。
我們從孩子們上一年級開始,就有計劃地從《三字經》《弟子規(guī)》的誦讀和理解入手,讓孩子們在誦讀中受到教育?,F(xiàn)在孩子們已經誦讀積累了大量的詩篇,形成了健全人格?!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孩子們感受到屈原那憂國憂民、上下求索的高尚情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孩子們看到陶淵明那顆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平常心;“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孩子們仰慕李白的獨立清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孩子們感動范仲淹大度寬容的人道主義情懷……
國學經典飽含古人的智慧修養(yǎng),道出了各種規(guī)律: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經常誦讀國學經典的孩子會養(yǎng)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修養(yǎng),形成健康的人格。
國學經典,博大精深,是積淀幾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語文教學需要國學的熏陶,讓國學進入語文課堂,讓經典滋潤孩子們純潔善良的心靈。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更具魅力的語文教學嗎?我們要持之以恒,讓國學誦讀真正走進語文課堂,讓學生在國學經典的滋養(yǎng)中提高素養(yǎng)。
作者簡介:王海英,女,1973年7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多次參加省市級課題研究,曾獲得三河市級“百名優(yōu)秀園丁”“教學能手”和河北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