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濤
摘? 要:小學數學是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科目,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成為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不斷思考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展開教學活動。基于此,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有效性
引言:
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已經成為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數學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學科,不僅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進行數學計算,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對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及時的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積極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進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教育改革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首先,教師仍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學手段仍以灌輸為主,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不到發(fā)揮,違背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師過于注重要求學生進行各種習題的訓練,忽視了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實踐應用能力不強,不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最后,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導致學生面對過于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但卻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1]。此外,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缺乏認知,不是拒絕使用就是濫用,從而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策略
(一)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端,它雖然所占時間很短,但卻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乎著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興趣程度。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在充分認識課堂導入重要性的基礎上,貼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對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靈活設計,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2]。例如:在教學《認識角》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為學生出示生活中的實例,將一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角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展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各種角,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開拓思路。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生活化教學時,要注意生活實例與教學內容的吻合,避免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設計是教學的風向標、指示牌,教學內容的實施和開展都是依據提前制訂好的教學方案來的。在設計教學時,應該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第一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育者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學生的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3]。教學設計的核心就是使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教育者可以組織數學討論小組,由教育者給出一個問題,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的方式和答案。教學設計的目標不是單單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進步,學到文化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做人的道理。例如:在教學《平均數》時,教師可提前準備好一定數量的教學用具,如硬幣、橡皮、鉛筆等等,讓學生平均的分配到幾名同學的手中,看誰分的最正確,這樣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活躍起來,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三)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大多是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即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講授和灌輸課本內容及相關考點,這便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成了教師與學生各自的單向活動過程,不利于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也不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4]。對此,我們不妨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對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親身參與,以便在實現師生良好互動的同時,還能夠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這部分內容時,我向學生問道:“你有什么辦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待學生自由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即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對本組的猜想進行驗證。其中,有的小組用量角器量出了三個角的度數,再將其加起來就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有的小組采用了拼的辦法,即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到一起得到了一個平角,這樣也能證明;還有的小組選擇了折的辦法……如此一來,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了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當作永恒的教學追求,并積極借助靈活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從而獲取高質量、高效化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桑耿.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探究[J].學周刊,2019(21):35.
[2] 馬柏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9(03):19-20.
[3] 吉巖華.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38-139.
[4] 呂金穎.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