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璐 陳珍蘭
摘 要:在大家身邊,有這樣一群伙伴,他們的父母遠離家鄉(xiāng),用勤勞和智慧,為祖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貢獻。此時的他們需要得到父母的呵護,需要享受到家庭的溫暖,需要獲得長輩的教誨,但卻過早地體驗著親情的缺失,忍受著孤獨的煎熬,困惑著成長的迷茫,他們這個特殊的群體,就是常說的——“留守兒童”。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教學;自尊心
我曾經(jīng)帶過的××學校就是一所江西贛南偏遠山區(qū)的學校,用“開門見山”來描述這個學校是再恰當不過了,蔥蔥郁郁的群山把整個的山村圍了起來,只有順著進山的一條羊腸小道及沿著小道的一條小河徒步走上3個小時才能抵達鄉(xiāng)鎮(zhèn)所在地!我在這所山區(qū)學校度過了五個春夏秋冬,五年里,我見證了這里生活條件的艱苦、信息的閉塞、孩子們的孤獨和無助,整個村鎮(zhèn)不足兩千人口,大多數(shù)孩子的父母被迫離開農(nóng)村趕赴城里務工,這些遠離父母的小伙伴們生活在條件艱苦的農(nóng)村,家里沒有電話,爸爸媽媽為了多賺點錢,一年只回家一兩次,平日里,他們在夢里想念著遠方的親人,一提起父母就眼淚汪汪,形成了孤僻、內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性格。有的爺爺奶奶忙,家里沒人監(jiān)管他們,作業(yè)不會沒有人教,玩耍忘記寫作業(yè)時沒有人提醒,甚至早上吃一頓,然后要等到晚上才能吃到下一頓,個別留守小伙伴還逃學、抽煙、喝酒,沉溺網(wǎng)絡游戲?;蛟S,他們缺的不是錢,而是父母的愛和陪伴。父母的教育于他們而言,是向前的動力和勇氣,是無助時戰(zhàn)勝驚慌的武器,是讓他們不再唯唯諾諾的力量來源。而作為他們老師的我擔負著多重角色,是他們生活中的“媽媽”,學習上的“良師”,心靈上的“好友”。
時隔多年,我還是會時時想起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尤其是那個叫小炎的同學。
那是期中考試過后,小炎同學興沖沖地跑過來問我,看他滿面春風的,應該還考得不錯。結果,64分,空氣突然安靜。怎么回事?按理小炎態(tài)度積極,作業(yè)背誦也是無可挑剔,除了一直以來的書寫……對,書寫。果然,這又是一張極其潦草的試卷。上面的字體橫不橫豎不豎的,歪歪扭扭,還有一塊一塊涂成黑的“狗皮膏藥”,看得我簡直怒火中燒,火冒三丈。強調過多少次的,真是不聽老人言!我指指試卷上的書寫,轉頭憤憤地給了他一個眼神,只見他不由地后退,一臉惶恐。意識到我的“殺傷力”,就不忍再劈頭蓋臉地一頓批了。想來,對小炎來說,64分就是最無言的打擊了。他滿心歡喜地以為自己能夠及格老師肯定會表揚他,不料卻是這樣一個結果。他在書寫上栽了多少跟頭啊,是撞南墻要回頭的時候了。但是過往的經(jīng)驗告訴我小炎自尊心極強,過于嚴厲的批評只會讓他自暴自棄,破罐破摔。實際上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于是整理好情緒,我把他拉過來,“最近食堂的菜怎么樣?。俊彼行┟恢^腦地回道:“不好吃?!薄澳愠赃^嗎?”“沒有,那些菜一看就不好吃!”“一看不好吃你就不吃?。俊彼c點頭,意思是,都這樣啊。我同意,接著又意味深長地問道:“看上去就無法下口的佳肴就不會有人細細品嘗對嗎?那你的字呢?”他忽然抬起來,看著我,在我親切和藹而又富有深意的注視下,終于茅塞頓開。“老師,我知道了,我要練字。”“練字可非一時一日之工”。他反上前一步,立下豪言,“老師教我寫字,我每天一張交給老師?!蔽倚闹幸幌矃s不露聲色,“可以,你寫在一個本上,添上日期,時不時地往回翻,看看有沒有進步。等你練好了,我?guī)湍阗N到班上去!”
課后,我從其他同學那里了解到,小炎是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只有奶奶沒有爺爺,父母沒文化遠在沿海務工,干的全是體力活,為了節(jié)省來回的車費,要兩三年(有時還會更長)才會回家一趟,那也是那么短暫的幾天,父母自小炎自滿周歲后就離開了,小炎獨自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老人家年近七十,又沒文化,即使是小炎父母寄來的學費、生活費還要托本村的叔公去領回來,老人家一人單是照顧好小炎的一日三餐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哪里還顧得上小炎的學習。為了補貼家用,老人家每年養(yǎng)一頭小豬,小炎每天放學后都要到學?;虼逦瘯鞊剖o埵2?,如果沒有就得采摘野菜了!了解到這些情況,我的內心突然好像被什么抽了一下,我下意識地認為我該為他做些什么!于是,我決定向學校申請,我班住宿學生的剩飯剩菜全由小炎去撿拾,以便他有更多的時間花到學習上,學校領導聽明我的講述欣然同意!后來他果真一日一練,比班上其他人都要認真,我也時常過去翻看,告訴他寫得好或是不好。過了一些時日,他的字果然大有長進,再不會因為書寫丟分了。
花朵的成長離不開甘甜的雨露和溫暖的陽光,留守在我們周圍的小伙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忙。如果您和原來的我一樣,不知道為他們做些什么,那么請抽出半天的時間,來到他們身邊,整理一次家務、講一個故事、補一次功課,交心談心,噓寒問暖,叮嚀囑咐,教管結合,寬嚴相濟,用無私的關愛撫平他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用深入淺出的道理解除他們心中困惑;用語重心長的教誨樹立起他們人生航標,成為他們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長的保護人,讓所有遠離父母的小伙伴心有人愛、身有人管、難有人幫。
讓我們一起關注留守兒童,讓愛溫暖貧困山區(qū),讓留守兒童不再憂愁!
參考文獻:
[1]陳萬芳.對農(nóng)村小學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9(3):157-158.
[2]陳建雄.淺議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和對策[J].學周刊,2018(36):26-2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