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娜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日常生活為基礎,通過引導與推動初中生道德品質與法治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的的綜合性學科。作為初中階段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石,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以及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發(fā)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課的出現(xiàn)與應用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自主學習與探究工作,進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诖?,主要探究了如何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同微課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以期能夠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道德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微課;融合策略
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與愛國熱情,幫助學生養(yǎng)成文明、禮貌、平等、友善、誠信、慎獨等基本道德品質,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成為學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現(xiàn)階段,由于受諸多因素的限制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低下。微課教學具備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等特征,已經(jīng)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運用,有效地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因此,探究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微課在知識講授類課程中的應用
知識講授類課程主要指的是在課堂標準的指示下對教學內容進行表述,教學形式比較簡單,只需要向學生講解知識常識、基本概念以及內容觀點、意義等,比較嚴肅化,注重對知識內容的講解與方法的指導,微課教學的運用極大地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比如說在開展“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這一節(jié)課程的講授時,可以使用微課教學法,從理性的角度出發(fā)分析課文內容,告訴學生在青春期身體以及心理上的諸多變化都是正常的,不需要過多擔心,同時還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調節(jié)的方法;再比如說使用微課開展“法律為我們護航”這一章節(jié)知識的講授時,可以有針對性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為其接受法律知識對其切身利益的保護,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如何使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讓學生在十分鐘不到的時間內對教學目標有著明確的了解,進而產生想要參與學習的強烈興趣。當然在使用微課開展知識講授類課程的教學時需要考慮到是否具備吸引性,可以插入一些趣味性的動畫、動人的音效以及幽默的語言表達來淡化知識講授的嚴肅性,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探究。
二、微課在新聞活動類課程中的應用
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而言,需要學生掌握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國家、社會的關系能力。因此在使用微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當前社會所發(fā)生的新聞熱點案例,讓學生從真實的事件以及事件主人公的角度出發(fā)去思考觸犯相關法律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再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有針對性地了解我國當前現(xiàn)行的基本法律制度,提升學習效率。比如說在開展“生活需要法律”這一課程的講授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導入,在課件中插入事先制作好的視頻,講述不同人群在受到侵犯時,使用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過程,引導學生真正地進入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當中,認識到學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后半段,組織學生開展課堂短劇表演,讓他們在具體的事件中學會通過已經(jīng)掌握的法律知識來保護自己。借助情景模擬的微課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法律本身的權威性特征,從而樹立起強烈的法律意識,努力學習法律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加強對自身合法權益的保護。
三、微課在心理輔導類課程中的應用
對于心理輔導類課堂教學而言,微課教學模式的使用主要是解決問答的形式以及對相關話題的討論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來幫助初中學生解決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引導他們順利地度過青春期。在初中一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學內容是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關,引導學生不僅要在行為舉止上符合法律的要求與道德的規(guī)范,同時還要實現(xiàn)自身心理素質的健康發(fā)展,從而使其成為一個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學生。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要求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做好疏通工作;或者是向學生提供專業(yè)化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在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心理難題。比如說在開展“做情緒的主人”這一課程內容的講解時,需要用到微課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小漫畫或者是小短片等形式向學生展示不同的情緒表現(xiàn),幫助學生通過對眼神、表情或者是肢體動作等方面的觀察來解決人的不同情緒,明確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以及具體的解決措施。還可以采取誘導的措施來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負面情緒,以及出現(xiàn)負面情緒的原因,發(fā)動集體的力量為其解決這一問題;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寫小紙條或者是QQ、微信、郵件等比較私密的方式向教師傾訴自己的心理困惑,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間的密切溝通與交流。
四、結語
微課教學模式具有成分精煉,內容豐富,感情色彩濃郁等諸多特點,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要求教師靈活地使用微課教學模式,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貞.微課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的運用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6).
[2]吳靜.淺談微課在德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