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農(nóng)農(nóng)
【摘要】本文以部編版三下略讀課文《昆蟲備忘錄》為例,探索富有成效的略讀教學之路。文章從課前、課中、課外三個方面結合課例談了在略讀課中發(fā)展自學的能力的方法。課前預習先行,“精”準要求,“略”知一二;課中扶放結合,精妙引領,略得方法;課外拓展延伸,精心整合,略教豐學。準確把握“三步走”的教學方法,才能擺脫“越位(精讀化)”“移位(任意化)”“錯位(簡單化)”的誤區(qū),讓學生逐步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有效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關鍵詞】略讀課文;語文素養(yǎng);自主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仔細對比各種版本的三年級語文教材,筆者發(fā)現(xiàn)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材在一學年中安排了14篇的略讀課文,這些課文故事性強,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對于開闊學生視野、學習自主閱讀都有一定的指導??梢姴烤幇娴木幷叻浅V匾晫W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略讀課文為材料,以學生自我閱讀實踐為主線,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有效轉移和拓展精讀課中獲得的知識、方法和能力。但如何教授略讀教學并沒有準確的定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何探索富有成效的略讀教學之路呢?以下是筆者在教授部編版三下略讀課文《昆蟲備忘錄》時所采取的一些想法和策略。
一、課前預習先行,“精”準要求,“略”知一二
“預習”顧名思義就是“預先學習”。略讀課文的預習不是強化閱讀,而往往需要關注自主閱讀。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經(jīng)常會采用的“識字方法”“多種方法解詞”“課題質疑”等方法在略讀課文的預習中,同樣可取。如布置學生預習《昆蟲備忘錄》前,先讓學生讀讀課題,猜猜課文可能寫些什么。學生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備忘錄”這個詞上,繼而疑惑備忘錄是什么意思,昆蟲的備忘錄又是寫什么呢。接著,通過預學單提出精準的預習要求,使得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準備工作也就更扎實有效,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閱讀的效果。總之,課前的預習指導越明確,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有幫助,對于略讀課的教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二、課中扶放結合,精妙引領,略得方法
(一)閱讀提示,“精”悍短小, “略”成于胸
略讀教學對課文理解上要求要低于精讀教學,倡導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學習,那么要低到什么程度,放到什么程度呢?每一篇略讀課文前都有一段提示語,或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或是對課文的主旨做出提示,抑或是對閱讀方法、學習的重難點給予簡明扼要的導向。如《昆蟲備忘錄》文前有這樣一段話:“蜻蜓、瓢蟲、螞蚱……這些昆蟲你了解嗎?它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這段提示語簡潔生動,一下子就能將學生帶到昆蟲的世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提示語中交代了兩個學習任務(默讀課文,說說你最感興趣的內容。再用你喜歡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說明的圖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蟲備忘錄),使課堂教學有了明確的目標。教學中,教師先用猜謎導入,激發(fā)閱讀興趣,接著讓學生初讀了解昆蟲有哪些秘密,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是哪一種,選擇其中一種自學,遷移學習方法,之后提煉出學習這一部分內容的方法:初讀—感知—交流—遷移,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有了獨立閱讀的指導。
(二)關注學情,“精”挑細選,略中求精
雖然略讀課文要求略教,但文章均為精品,在課上,教師不能對文本內容進行面面俱到的教學,只能進行適度地裁剪、重組。而且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比精讀課文少,這就需要教師課前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詳細的分析,能通過課前調查,或者根據(jù)課堂前測,根據(jù)本班大部分學生的知識結構,講究“簡”“略”,還要能抓住文本的獨特之處,確定學習重點,要努力探尋 “精”的閱讀點,突出“精”的部分,融合中做到略中求精。在《昆蟲備忘錄》教學前,筆者通過課前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花大姐和獨角仙感興趣,于是讓學生在閱讀提示的引導下帶著問題:你發(fā)現(xiàn)了昆蟲的哪些秘密?自我閱讀,感知文本大意,調動生活經(jīng)驗。在交流昆蟲的秘密時,近一半學生交流的都是花大姐部分,就選擇“花大姐”作為學習的范例,讓學生暢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思考交流,利用互動分享,對文中生動優(yōu)美的詞句進行交流,感受字里行間的童真童趣,激發(fā)閱讀興趣。
(三)支架搭建,“精”當點撥,“略”見一斑
略讀課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有更多時間獨立閱讀,把課文讀懂,又如何運用精讀課中學習的閱讀方法。這時教師應該作為一個指導者,用精當?shù)狞c撥引領學生閱讀,有效、深入地進行文本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促進學習方法的遷移。
在《昆蟲備忘錄》的學習活動過程中,筆者給學生搭建了兩個支架。第一個是在課內指導學生邊讀邊梳理,師生共同合作完成了表格式花大姐備忘錄,這個表格的形成不單單是把文本的備忘錄轉化為表格式備忘錄的形式變換,更是把制作備忘錄的方法、內容一點點清晰地呈現(xiàn)給學生看,也引導學生制作備忘錄,要學會摘取要點,摘抄注意有條理;第二個支架是借助微課,通過小伙伴制作微課的方式,以伙伴式的陳述,鋪展制作備忘錄的過程,梳理備忘錄的內容,呈現(xiàn)各種備忘錄的形式,打開思路,為自己的備忘錄的創(chuàng)作鋪橋搭路。這樣的學習支架讓學習過程可視化、趣味化,學習目標也變得直截了當。
(四)扶放遷移,“精”研細思,略中得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只有讓思維和情感活動主動積極參與,加深理解和體驗,才能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正如林語堂說過:“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別人卻替你曬不來?!薄独ハx備忘錄》安排在部編版語文三下第一單元第四篇。本單元的單元導讀中提供了三個語文要素: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通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體會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并學著摘錄和積累。體會生動優(yōu)美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這兩個語文要素的遷移,主要放在 “花大姐”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想象畫面,品味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來將這些特點表達出來的,感受昆蟲的有趣,學習作者活潑生動的語言。既落實單元目標,又始終遵循語文的實踐之道。接下來,又讓學生運用習得邊讀邊想象和體會優(yōu)美生動的句子的方法,與小伙伴一起學習交流其他三種昆蟲的秘密,并自主設計一份自己喜歡的備忘錄,略中有法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三、課外拓展延伸,精心整合,略教豐學
略讀文本的教學功能之一就是拓展功能了。課后整合資源的拓展延伸,開展課外綜合性學習與實踐,是實現(xiàn)延續(xù)略教豐學的策略。
(一)閱讀拓展
略讀文本的教學,是為學生走進課外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帶領學生充分探索單元主題資源,促進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的互補。如教完《昆蟲備忘錄》,我推薦閱讀汪曾祺其他描寫昆蟲的文章——《夏天的昆蟲》《小學生汪曾祺讀本》和金波的《自然筆記》等書籍。
(二)方法、能力拓展
略讀課文可以根據(jù)單元要素及課文的特點,為學生向課外拓展、延伸搭設平臺。在《昆蟲備忘錄》一課的課外作業(yè),讓學生根據(jù)本課所學的方法制作一份屬于自己的昆蟲備忘錄,讓他們的習得得以鞏固,得以運用。
略讀課文隱去教師“精雕細琢”地教學,而讓學生“精巧 靜心”地去學習。只有在認真詮釋和準確把握文字的基礎上,教師才能準確把握“三步走”的教學方法,才能擺脫“越位(精讀化)”“移位(任意化)”“錯位(簡單化)”的誤區(qū)。讓學生逐步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有效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巫永榮,羅麗行. 把握“略讀”性質構建略讀課文的常態(tài)教學策略[J].新一代(下半月),2010(6).
[2]聶明蕾.小學語文略讀課要略讀不略學[J].數(shù)碼設計(下),2018 (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