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濤 張川蕘 葉青妍 楊泳 后文俊 劉曉萌 馬加慶
【摘要】為了適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提高醫(yī)學機能實驗學的教學效果,昆明醫(yī)科大學機能學實驗教學中心建立了機能學實驗網絡化教學平臺,通過建立優(yōu)質網絡課程、微課程、慕課等多元化數(shù)字資源,探索網絡輔助教學在機能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和多元化的網絡教學資源,以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機能實驗學 ?網絡輔助教學 ?網絡教學平臺 ?微課程 ?慕課
【基金項目】1.昆明醫(yī)科大學機能實驗學優(yōu)質網絡課程示范建設項目(J1301307302); 2.昆明醫(yī)科大學機能實驗學微課程示范建設項目(J1301307406);3.昆明醫(yī)科大學2017年校級教研教改項目(2017-JY-Y-011)。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218-02
機能實驗學是一門整合了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的綜合性實驗科學,對于醫(yī)學生綜合素質、臨床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昆明醫(yī)科大學機能學實驗教學中心從1999年建立至今,通過不斷的探索、改革和發(fā)展,形成了現(xiàn)有的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及創(chuàng)新性實驗的教學模式體系,深受學生的一致好評。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醫(yī)學生數(shù)量的逐年增加,課時的壓縮等原因,課堂內容緊湊、學時緊張等矛盾突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今機能學實驗教學的要求。因此,網絡課程平臺的建設作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通過利用網絡和上傳各種教學資源,為師生提供開放、交互、共享式的學習平臺,將有力促進機能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就我校機能實驗學網絡課程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對網絡輔助教學的影響和作用加以分析和探討。
1.建設基礎
各類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的改革都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昆明醫(yī)科大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在學校的支持下較早就建立了校園網絡資源,把圖書館、辦公室、教室、學生宿舍等建立了網絡連接,這對學校師生較好運用各種網絡資源提供了基礎。教務處在引進了上海卓越電子的課程中心業(yè)務后,各個學科基于此平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絡教學平臺,上傳各類教學資源對師生進行開放,使得網絡輔助教學全面鋪展開來,也為各類課程建設項目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2.優(yōu)質網絡課程示范建設項目
由于機能實驗學學科的特殊性,各種圖片、動畫、教學視頻等成為了網絡資源的主體。2016年機能學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學校的優(yōu)質網絡課程建設項目,經過前期和后期的建設,形成了現(xiàn)在的校級優(yōu)質網絡示范課程。網絡平臺建立了重要通知、課程簡介、教師簡介、教學大綱、課件報告、教學內容、教學視頻及教學研究八個模塊,教師通過各個模塊信息的發(fā)布,學生可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反復的個性化學習。
各模塊主要內容及功能如下:
重要通知:該模塊通過發(fā)布各類信息通知學生相關課程信息,如上課時間,實驗室安排,學生分組情況,考試信息等,以便學生第一時間能掌握課程動態(tài)及各類教學活動安排。
課程簡介:該模塊通過對機能實驗學的簡要介紹,以展示本課程的學科特色,培養(yǎng)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條件等,讓學生對本課程有直觀的了解。
教師簡介:由于機能實驗的特殊性,帶教教師包括了機能中心的專職教師和來自“三理”(生理、病理生理、藥理)的兼職教師,教師人數(shù)眾多,學生不易記住,所以此模塊上傳了各位教師的照片及介紹,讓學生充分了解各位教師的信息,以便加強線上和線下的聯(lián)系。同時,上傳教師在各類教學、科研及日?;顒拥膱D片信息,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教學大綱:機能實驗教學層次較多,涉及專業(yè)也較多,此模塊通過上傳各個層次如??啤⒈究?、研究生、留學生等的教學質量標準及考核辦法,讓學生及時掌握各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相關要求等。
課件報告:教學課件、實驗教案和實驗報告是機能實驗的三大教學資料,該模塊通過上傳教師精心制作的實驗教學課件和實驗教案,供同學瀏覽學習,提前掌握實驗流程、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和方法等,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跟上教學節(jié)奏。通過對每一個實驗內容制定相應的實驗報告書寫格式,統(tǒng)一編制實驗報告模板供學生下載,規(guī)范實驗報告的書寫。
教學內容:此模塊發(fā)布教學進度表、課程表、實驗指導、參考書目、教學日歷、教學圖片及質量監(jiān)控等課程相關資源,供學生查看以便及時掌握教學相關信息。
教學視頻:該模塊為最重要的網絡資源庫模塊,通過發(fā)布教師精心制作的各類教學視頻,以實驗微課程、在線課堂、資源拓展等欄目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觀看各個欄目下的視頻資源,可以進行在線預習、學習和復習等,對加強各個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鏈接各類國內外教學資源及我中心已建的虛擬仿真實驗室,學生可以拓展更多的學習資源及進行虛擬仿真項目的練習,多元化進行知識拓展。
教學研究:該模塊發(fā)布近幾年實驗中心教師承擔課題、發(fā)表論文、教學成果、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學生優(yōu)秀實驗報告、實驗設計及思維導圖、教學科研獲獎和參觀交流等內容,引導和激勵學生重視機能實驗這門課程。
除以上模塊以外,課程中心自帶互動模塊,方便師生的在線實時交流和聯(lián)系。通過答疑論壇,教師可以及時解答及回復學生各類疑難問題;通過作業(yè)考試,教師可以適時發(fā)布各類網絡作業(yè)和考試,促進教學相長;通過學習進度,教師可以查看并督促學生各類學習進程;通過教學投票,可以適時發(fā)布各類相關教學投票,及時了解學生的訴求和教學效果。
3.微課程示范建設項目
微課程是基于各個學科相關知識點的重點難點而設計、借助于多媒體、網絡、錄像設施及動畫視頻發(fā)展起來的新型交互式課程資源模式[1]。微課以“微視頻”為核心,包含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微課件”、“微習題”等開放性和擴展性資源,從而形成動態(tài)性教學資源建設的網絡應用環(huán)境。2017年機能學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學校的優(yōu)質網絡課程建設項目,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形成了深受同學們喜愛的微課程網絡示范課程。《機能實驗學》微課的設計思路:以整合的思路構建知識點,基于各個實驗的基礎性、綜合性及創(chuàng)新性內容從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和實驗儀器使用等方面進行設計和構建,其知識點更加精簡,有利于對某一問題、知識點或操作步驟的掌握。其對機能實驗教學相當重要,教師通過微課堂教學資源的補充,提高教學效率,以培養(yǎng)醫(yī)學生素質、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及掌握機能實驗學的相關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方法,培養(yǎng)醫(yī)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為以后科研思維、臨床思維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機能實驗學》微課程建設項目擬通過3年的課程建設,構建融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為一體的多元化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在原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目前的網絡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課程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制作實驗“微課程”教學視頻,搭建實驗“微課程”教學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學網站進行自學,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動手能力,擴大網絡教學在實踐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本微課程建設的主要欄目構成如下:
微課程視頻:以整合的方式構建機能實驗的相關內容,以重點和難點分別搭建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和儀器使用等教學講解和操作類微實驗視頻,使學生能更深刻掌握和理解每個實驗的要點,做到有的放矢的學習,分解每一個較長實驗過程的內容,突出和強化實驗內容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更易于掌握。
微課件:針對微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以短小的課件形式呈現(xiàn)機能實驗學的主要內容及拓展內容,通過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制作適合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微實驗內容,使學生對易混淆的內容和不易掌握的操作有更多角度的認識,同時開拓課堂外的更多相關機能實驗知識,供學生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
微練習:針對微課程內容,構建相關習題使學生即學即練,增強對機能實驗主要知識點的認識和掌握,并進行自我練習和自我檢測,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資源拓展:根據(jù)相關知識點的內容搜集相應的國內外優(yōu)質微課程教學資源,上傳網站或給以鏈接拓展相關知識內容,拓寬學生眼界。提供購買的相關教學資源如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數(shù)字人客戶端,數(shù)碼互動等的資源信息,供同學們使用和拓展知識,做到讓學生快樂學習。
4.MOOC建設
“慕課”是一種新興的在線課程教學模式,它以“實用性”為基本原則,可以整合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并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科自身邏輯構建知識網絡與圖譜,理解各個知識點的關系,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對知識點的最優(yōu)化呈現(xiàn)[2]。
根據(jù)這一理念,我們在機能實驗中根據(jù)所建資源也建設了相應MOOCs資源,針對實驗課程的特殊性引入了“三步走”的教學模式:課前自學、課堂交互及課后評價。在課前,安排學生利用課程網站進行自學,學習相應的實驗課件,教學視頻和實驗操作技術及教師上傳的相關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師作為主要的引導者,組織和實施相應實驗教學,進行分組指導,有利于師生互動和交流,也利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實驗內容。在課后,通過實驗報告的撰寫和網絡作業(yè)等形式的交互,進行結果交流和評價,以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了學生能更好的完成相應教學任務,每一個階段都設置有相應形成性考核的分數(shù),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經過近幾年的網絡課程建設,機能實驗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形成了新型的“教”與“學”的多元化模式,將“線上”的網絡學習與“線下”的課堂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網絡課程平臺的輔助教學優(yōu)勢,成為機能實驗教學的重要補充。通過近幾年的課程建設,機能實驗課程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和一致好評,機能實驗網絡課程點擊率名列前茅,成為全校最熱門課程之一。當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仍要不斷探索機能實驗教學的新方法,如繼續(xù)引入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優(yōu)化并完善考核方式,以更好地發(fā)揮網絡課程平臺的教學效果,使之成為優(yōu)質的“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式課程。
參考文獻:
[1]余孝海,從輝,杜鵑. 微課堂在機能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7(1):55-56
[2]楊趟,周馨竹,李成沖,等.慕課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I5(18):13-14
作者簡介:
李雪濤(1981-),女,云南昆明人,碩士,助理實驗師,長期從事機能實驗學教學工作。
注:張川蕘和李雪濤對本文有同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