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芳
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往及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培養(yǎng)能力與知識傳授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質(zhì)疑和探究,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而有個性的過程。而探究性學習則是以探究這種活動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梢?,探究性學習是滿足語文新課標要求,教師應積極引導和學生主動探求為一體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探究性教學
一、營造探究性學習的氛圍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能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是完成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關鍵。而且問題作為探究性學習的重要載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營造探究性學習氛圍,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并通過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不僅敢問,而且敢想敢說敢做,敢于創(chuàng)造。譬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啟迪學生探究:燭之武用的什么方法,就能僅憑一人之力把秦國的大軍給說退?燭之武又是處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給予了他展示才華的機會?等一些可以把握全文主旨的問題情境,有了這些問題情景以及從中產(chǎn)生的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濃厚的閱讀興趣就會被激發(fā),在這樣的氛圍下,閱讀探究活動就變成了學生自覺主動的積極行為。
二、課堂中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探究答案的欲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苯處熗ㄟ^巧妙的設疑,設置懸念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讓他們帶著問題進入課程學習,思維就處于探索求知的狀態(tài)。例如,《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我以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對梁啟超的評價作為切入點,設置疑問,他是“有學問,有文采,熱心腸的學者”,我們平時說的“熱心腸”指的是樂于助人,可是文章當中并沒有提到他樂于助人的事情,再次深入認真閱讀文章,分析“熱心腸”在文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帶著問題再讀,有的學生說是感情豐富、投入,有的學生說是性情中人,有的說是他的滿腔愛國熱忱,前面兩點是從梁啟超的演講表現(xiàn)中得出來,最后一點呢,需要我們對梁先生的演講內(nèi)容進行分析理解,這樣就非常自然地過渡到對文章重點的理解與探究當中。
三、創(chuàng)設合理的課文教學情境
高中語文課程是人文內(nèi)涵和語言文字的有效結合,因此,高中語文課程的探究內(nèi)容非常豐富,而且探究的過程是講究情感的投入和發(fā)展的。所以,只有科學合理的創(chuàng)造探究性學習情境,才能更好的確保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實施。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虛擬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在理解、領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人為地再現(xiàn)文章意境,利用語言文字,聲情并茂地虛擬情境,使學能夠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譬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合適的背景音樂,然后模擬作者站在江邊,看滾滾江水浩蕩千古,心中滿懷豪情壯志的形象,并大聲的朗誦出這篇經(jīng)典的詩歌,把學生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寬闊胸襟與遠大抱負中去,在這樣的情境體驗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的開展探究學習。另外,考慮到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呈現(xiàn)文本內(nèi)容上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現(xiàn)實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更好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譬如,學習《荷塘月色》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荷塘月色的現(xiàn)狀,使學生深刻體會課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并從中獲得啟示,為接下來探究學習的有效開展做好鋪墊。
四、拓展空間,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捷徑
語文教學過程中,缺少必需的教學資源,是教師最頭疼的事。實際上,教師只要善于動腦,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所能利用的各種資源,引導學生走進生活,使語文的教學資源得到有效擴展,提高學生的探索發(fā)現(xiàn)能力,提升學生體會美、展示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與水平,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铝_曾經(jīng)提到“面向自然對景學習”的理念,唐志契曾經(jīng)指出“要看真山水,要得山水性情”,因此,語文教師要科學地通過生活中的各種自然條件,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貼近大自然。例如,讓學生采摘一些他喜歡的花花草草,變成一個花環(huán)或制作花籃,這樣的活動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極佳素材,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還可以給學生展示與描寫大自然奠定基礎。
五、授予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方法是行動的指南,方法科學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探究性學習同樣如此。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因此,教師還應該給學生點播探究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科學方法和技巧,從而不斷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閱讀作為學習語文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只有與文本發(fā)生深層次的信息交流的閱讀才是最好的語文探究性學習方法,而個性化閱讀探究方法和比較閱讀探究方法等就是實現(xiàn)以上學習效果的最好方法。譬如,學習《故都的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點播學生與作者的另外一篇著名散文進行比較閱讀探究,探究這兩篇文章描寫景物上的異同。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與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情感共鳴和精神交流,從而在閱讀探究中與自己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在“對話”中不斷獲得提高。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最好的平臺和最佳的時機,重要的就是語文教師巧妙設計、靈活處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材去啟迪、影響、感染學生,使學生獲得人生體會和感悟。
參考文獻
[1]金書芹.高中語文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探析[J].學周刊,2016(03).
[2]王晶晶.芻議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J].現(xiàn)代交際,2013(02).
[3]王艷芳.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