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舜娟
摘要:“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是當前課堂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教師要精準了解學情,合理定位教學目標,巧妙運用課堂生成,以學定教、順學而教,促成學生的“真學習”。
關鍵詞:順學而教;真學習;小學數(shù)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4B-0064-03
陶行知說過,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孩子。這也體現(xiàn)在“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中。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做到因文而異,因需而設,以學定教,順學而教,課堂教學效率才會得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才會真實有效。那么怎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怎樣的教學才是學生需要的?周衛(wèi)東老師指出,找到學生學習的真實起點,扣準學生學習的脈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順學而教,展開符合學生當下學情的“教學”,努力讓教學呈現(xiàn)出真、實、透的理想狀態(tài),才是“真學習”。為了探索“真學習”發(fā)生的途徑和策略,探究“順學而教”的課堂教學模式,建構“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校成立學校青年教師成長項目組,借助省內(nèi)外教育名家的引領,幫助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研究學生,讓教師“目中有人”,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本文以筆者觀摩江蘇省特級教師周衛(wèi)東老師的“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一課為例,簡單闡述對“順學而教”促成“真學習”這一理念實踐的感受和理解。
周老師以“小黃鴨在哪里”為題,引領學生追隨小黃鴨的位置,學習和了解數(shù)對基本概念,掌握數(shù)對的表示和確定方法。教學過程中關注課堂生成,即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順學而教”的教學思想。本節(jié)課有兩大特別之處:一是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為蘇教版四年級下冊。開課時,由于我校四年級學生均已上完該內(nèi)容,因此教學對象改為了三年級學生。二是由于交通問題,周老師未能有足夠的時間接觸學生,這也讓周老師了解學情的環(huán)節(jié)成為這節(jié)課的一大難點。
一、精準了解學情是“真學習”發(fā)生的基本條件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指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也就是說,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都應該依據(jù)學情而定。重視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特征和學習水平,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真學習”,而不是迎合教師,充當教學流程中的配角。當前,“課前測”“預習單”等一系列學情分析的途徑和措施都能夠較好地幫助教師提前了解學情,讓教師在備課時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從學生的真實需求出發(fā)。
本課中,原本是一大難點的學情預測,在周老師的掌控下變成了本課的一大亮點。由于沒有足夠的時間使用“預習單”,周老師用聊天的形式開始了學情預判。課前,他向聽課的教師解說了一段關于本課知識點的內(nèi)容,隨即向學生提問,通過學生的回答來了解學生對該知識點相關內(nèi)容的了解情況,以此完成新授課之前的學情了解。同時,周老師對每位學生的回答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這樣的互動,鼓勵了那些認真聆聽的孩子,激發(fā)了其他學生的聆聽動機,對學生課堂聆聽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這樣的熱身活動,不僅完成了學情預判,還讓原本陌生的師生之間快速建立了友好信任的關系,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為整堂課的腦力運動做了很好的熱身準備,有助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也為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二、合理設定目標是“真學習”發(fā)生的關鍵所在
教學設計是一種目標導向的系列活動。教學目標決定教學活動、教學內(nèi)容、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本課由于進度原因,將教學對象從四年級學生改為三年級學生。教學對象的改變無疑對教學目標的設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周老師順應學生的學習情況,微調(diào)教學目標設定,使學習更加符合教學對象的需求。
1.關注學生整體差異,層層揭示教學目標
由于教學對象的改變,周老師無論是在“小黃鴨出門旅行”的情境設置,還是在從“點”到“線”再到“面”的探索過程中,都在盡力適應三年級學生的基礎和特點。比如,周老師在上課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了“小黃鴨出門旅行”的情境。整堂課以旅行活動貫穿始終,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小黃鴨位置的改變又能正確地引領整堂課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在由“線”到“面”的教學中,周老師將小黃鴨放在第一列第二行的位置,但是不出示縱軸及縱軸方向的線條,并提問:現(xiàn)在小黃鴨在哪里呢?讓學生在研究單上量一量、畫一畫,通過留下的痕跡,說清楚小黃鴨現(xiàn)在的位置。學生在量、畫、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認識到,要說清小黃鴨的位置,一條橫軸已經(jīng)不夠用了,還需要畫出一條縱軸來幫助。此時,學生的知識結構已經(jīng)完成了由“線”到“面”的生長。在隨后的教學中,周老師又提問:小黃鴨鉆到水底下去了該怎么表示?非常形象地讓學生體會到了由“面”到“體”的知識。最后又通過改變小粉鴨、小黃鴨的位置,讓學生對本課的數(shù)對知識進行了操練和鞏固。
2.遵循學生個體差異,分層體現(xiàn)教學目標
即使在同一個班級,學生之間也存在個體差異性,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掌握能力各不相同,周老師根據(jù)學生間的學習差異也在調(diào)整教學策略。比如:周老師多次讓學生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理解下的數(shù)對位置,有些學生能夠快速地找對位置,寫對數(shù)對,當然也有一些學生的答案稍有偏離。對于不準確的回答,周老師沒有給予任何的否定,而是根據(jù)學生的答案偏差,調(diào)整教學策略,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引發(fā)他們的思考,讓每位學生都有所思、有所得?;趯W生自身思考的學習才是“真學習”。
三、高效利用生成是“真學習”發(fā)生的最佳機會
課堂的預設與生成是課堂研究的永恒話題。如何能夠更精準地對課堂進行預設,當課堂的生成和預設有出入時,如何及時調(diào)整和運用,是對教學水平、教育機智的高要求體現(xiàn)。在周老師的課堂上,對課堂生成的高效利用是本課的又一亮點。
1.高效利用研究單,善用生成差異
本課共有兩張研究單,第一張研究單主要幫助學生了解和歸納相關的知識點。每次學生在研究單上進行作業(yè)時,周老師都會巡視搜集,把學生中比較典型的答案(或正確或錯誤)提前收集,隨后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學生作業(yè),讓其余學生進行思考和點評。借助學生的回答,周老師加以引導,讓學生自主歸納出了數(shù)軸上的橫軸和縱軸、行和列等基本知識點,通過讓學生概括“第1列,第2行”的最簡便寫法,感受(1, 2)這個數(shù)對的形成規(guī)律和表達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周老師鼓勵每位學生說出自己的表達方式,他則從學生的錯誤表達方式切入,引導學生向正確答案靠近。每一個知識點的揭示都來自學生自主思考的結果。
第二張研究單主要是對本課學習內(nèi)容的練習和鞏固,借助小鴨戲水的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研究單上標注小鴨的每一次精確位置?!?只小鴨排花樣游泳隊形”的任務設計更是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激發(fā)。學生通過研究單的任務,不僅對數(shù)軸、數(shù)對、原點等關鍵知識點有了更準確和更清晰的理解,而且對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的方法也有了很好的掌握。
2.依據(jù)學生的反饋,引導拓展加深
學習離不開研究和創(chuàng)造,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創(chuàng)造,才能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本節(jié)課上,學生所有知識的獲得都是通過自身的思考和研究。周老師沒有機械地灌輸和操練,而是依據(jù)學生的反饋,順勢而導,順學而教,步步深入地帶領學生搭建起數(shù)對的知識結構。如:通過平面坐標系的建構,讓學生動手畫出了橫軸和豎軸,又通過對幾位同學的答案整理,得出了一幅平面坐標系的模型圖。在此基礎上開始了小鴨位置的學習,當學生給出第n列、第n行這樣的位置表達方式時,周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最簡潔表達方式的探尋,通過討論和比較,得出用(n, n)這種正確的數(shù)對表示方式。
縱觀整堂課,所有的答案都是由學生經(jīng)過觀察、思考、糾正之后一步步靠近和得出。周老師在整堂課上沒有直接說出過一個答案,也沒有直接歸納過一條規(guī)律。他充分扮演一位引導者的角色,順應著學生的回答,讓學生評價學生,讓學生糾正學生。這樣的課堂,學生無論是身體的參與度還是思維的參與度都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周老師的課堂如同他自己所說的:課堂如“尋寶”——扣住學科本質(zhì),一詠三嘆,讓學習像尋寶一樣新奇;課堂如“登山”——經(jīng)歷學習過程,嘗試發(fā)現(xiàn),讓學習像登山一樣給力;課堂如“呼吸”——創(chuàng)設合適場域,催生動力,讓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
責任編輯:丁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