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對話能力也是素質教育中的基礎。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應當在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反思中總結出切實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對話;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對話教學的認知不夠全面深刻,無法認識到有效對話對學生學習以及成長的積極作用。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沒有組織對話練習,也沒有加強管理,通常都是自己自導自演,無法考慮學生的感受。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話有效性存在的問題
1.對話流于形式。小學生思維是非?;钴S的,通過對話可以開發(fā)潛能,加深對閱讀文章的理解。但是很多時候,這種模式就流于形式,并沒有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導致效率非常低。《小池塘》主要描寫春天來臨時池塘的景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討論,由于他們自律能力不強,所以討論過程中經常會說一些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表面上完成了任務,實際上課堂效果不是很好。對話有效性要求可以學到新的知識,理解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
2.學生課堂地位不同。在應試教育制度環(huán)境下,教師會喜歡成績好的學生,所以在課堂上經常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使之得到有效的鍛煉。相比之下,差生就容易受到忽視,會覺得沒有存在感。長此以往,會產生自卑、失望的情緒,甚至對語文學習完全喪失興趣。另外,方式過于單一,沒有體現(xiàn)出靈活性,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課堂地位不同使得班級兩極分化情況比較嚴重,不利于整體發(fā)展。因此要尊重每一個人,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要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才能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氛圍。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話有效性的策略
1.師生對話。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難點,會對學生造成困擾,要通過及時指導才能減少不利因素影響。教師要放低自己的位置,和他們打成一片,建立起良師益友的關系,提高在課堂上默契配合程度,順利實現(xiàn)知識的傳遞與吸收,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對話交流中對實際學習情況會更加了解,便于對教學策略做出適當調整,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讓課堂變得活躍,提高學生參與程度,感受到閱讀教學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之中進步,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2.注重閱讀教學對話話題的精心設計。語文閱讀教學的難度較大,重點也比較多,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首先要對課堂對話進行精心設計,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特性,展開因材施教。在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緊緊抓住文章的重難點,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清晰的對話思路,能夠對文章內容進行良好的概括。
3.通過體驗感受的方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應當建立學生的主動知識體系,讓學生主動接受學習。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體驗感受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感受,從而獲得啟迪和熏陶,構建自己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采用有聲朗讀的體驗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先要將課堂學習主體歸還于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上的主人,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還要為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和討論交流的時間與機會,讓學生通過有聲朗讀、角色扮演朗讀、比賽朗讀等形式來進行文章閱讀,進而對文章有一個更加深刻的感悟。
4.加強對話交流的情感帶入。在進行文本閱讀期間開展生本對話以及情感交流,其實就是學生閱讀文本之后,摒棄時空或年代的限制,達到與作者的思想共鳴。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故事情節(jié)探究期間,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聯(lián)想或想象,將文章中的怨言轉化為內心形象,由此在探究中準確感受到語文的形象美。在《做一片美的葉子》這一課程講解期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程導入,經過精美配圖與配樂指導,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也能透徹感受大樹的生機勃勃。教師帶領學生去結合自己的實踐生活經驗想象,讓學生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感受到大樹的美好形象,學生也能提升自己的想象力,這樣也能在閱讀中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拼讀,準確理解“葉子”的無私奉獻,經過分階層的教學指導,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學生在情感帶入之中,能夠與文本開展更加積極有效的對話.
5.提升學生自主互動交流。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要求學生在自己的生活閱歷、認知水平、審美品位的基礎之上,深入理解文本的言語表達與主題。教師給學生之間建立有效對話模式,讓學生意識到,即使家庭條件、學習成績等不同,但仍舊有在課堂上溝通交流的機會,勇于發(fā)表自己對文本內容的見解與看法,同學之前互相啟發(fā)、互相鼓勵,能夠提升思維之間的碰撞效果,建立良好的閱讀知識學習氛圍。在《誰的本領大》這一課程講解期間,教師圍繞文章的主題內容,將太陽、風力的“本領”用圖片展現(xiàn)出來,教師讓學生討論:兩者碰到一起之后,爭先恐后地說自己本領大,探究它們各自的心理。由此,學生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在文章的前三段中要求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經過表情、動作的體現(xiàn),整個課堂加強了文章主體的對比效果,在學生互動交流之后,大家互相對比并將思維交換共享,更好地完成課程學習目標。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期間,通過有效對話的研究與分析,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效果,通過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與意識引導,使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討論以及文本學習,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程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創(chuàng)建更大的進步與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卞光敏.有效對話:讓閱讀課堂貼近學生的心靈與情感世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對話”的價值分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0(2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