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是學生由少年兒童時期向青少年轉化的一個重要時期,這也是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期,作為體育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認真上好體育課。認真上好體育課能夠讓學生強身健體,在體育運動中學會吃苦耐勞,具有一定的耐性,能夠經(jīng)得起體育鍛煉中的體育強度訓練,讓這些在家里是“嬌嬌者”的學生,進行體育素質的提高。作為體育教師一定要摒棄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占主體地位,有主人翁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方法
身體素質是一切學習和工作的前提,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學生的心理趨向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加強學生的身體機能提高,讓學生在對體育項目認可的情況下達成自覺鍛煉的目的,從而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將來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體育運動中,還會調動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有勇于拼搏的進取精神。學生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靠教師的死板訓練形成的,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訓練項目的興趣,提高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意識,讓學生勇于挑戰(zhàn),敢于進取,樂于吃苦,這也是體育課中要完成的訓練目的之一。
一、 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根深蒂固的在我們的體育課堂中延續(xù),許多的體育教師仍然沿用著自己上學時體育課堂的教學模式:開始階段、準備階段、基本階段、結束階段。特別是在上公開課的時候,評價是否是一節(jié)優(yōu)秀的體育課,必須看是否具備這幾個步驟,這種模式讓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過于被時間所控制,過于注重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這樣就會失去體育課原有的鍛煉身體的目的,另外,體育課中肯定會有一些特殊情況發(fā)生,這時為了達到體育課的四個階段,有時就會縮短某個環(huán)節(jié),從而也就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性,讓學生在體育課中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更不會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不能否認,舊的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產(chǎn)生了一定的效應。那時學生大多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下長大,本來身體素質就很好,體育課上只要教師能夠帶領學生學習某個項目,并且教給學生注意的要領,讓學生自己自由練習,學生的積極性就非常高,學生平時接觸的體育器材有限,他們對體育器材本身就非常感興趣。隨著社會物質資源的不斷豐富,當代中學生見多識廣,體育器材本身已經(jīng)不能吸引下學生的注意力,甚至他們在平時的網(wǎng)絡上看到的體育技能比我們老師還豐富,因此,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如果還是沿用以前的教學模式,肯定會讓學對體育課堂產(chǎn)生厭煩心理,更不會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F(xiàn)實中,我們面對的是在優(yōu)越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小皇帝”,他們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易產(chǎn)生興趣,思維敏捷,活潑好動,愛上體育課,卻不愿意參加劇烈或難度較大的活動,更不愿意在活動中受到太多的約束。再加上班級人數(shù)多,肥胖兒多,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弱,給我們的體育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我們本來可以利用這些因素有針對性地加以突破,但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條條框框,無形中影響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使課堂的形式單調,同時也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無情地限制住,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二、 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
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態(tài)度,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和探究精神,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個人智慧和能力,讓學生在盡享學習成功的喜悅中,使求知之情,探究之志得到激發(fā)與升華。要給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時間與機會。例如起跑速度的練習中教師要求各組小骨干帶領學生做各種不同的起跑練習,這就要求學生在此活動中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大家集思廣益想出種種練習方法,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示。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感興趣,同時也給予了他們的自由支配時間去完成學習任務。
三、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各盡其能
學生個體有差異,身體條件,興趣愛好,技術技能,知識水平等不同,因此學生上課表現(xiàn)的情況也不一樣,為了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欲望,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就要對學生進行區(qū)別對待,分層教學,即可把學生分成強、中、弱三個層次。
首先,體育成績好,身體素質好的放在一組。他們都有著共同的需求,在平時的體育鍛煉中,他們也自己暗下里悄悄的比較,在相互的較量中都有不甘示弱的表現(xiàn),這種相互對比的心理正是我們體育教師所需要的,作為體育教師就是讓這些學生在同一個組中進行更深入的學習,相互以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深入的學習,學習同學中的長處,觀察別的同學動作敏捷、爆發(fā)力強的要訣,從而運用到自己的體育項目中去,這種分組讓學生強強聯(lián)手,共同提高,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方法。
其次,體育成績及身體素質屬中等的同學分為一組。這些學生還有提升的空間,但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只要對這些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進行有效訓練,他們會有許多的人脫穎而出,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對他們加強技能技巧的指導,多鼓勵、表揚,讓他們有學習和進取的動力。
最后,體育成績及身體素質較弱的同學分在一組。這一組主要以模仿性學習和練習為主。通過簡單的模仿練習,從中找出一定的規(guī)律,只要他們有一點點的進步,就應該馬上給予肯定,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偲饋碚f,分層教學,就是讓班級里的每一個同學都能明確自己的目標,提高學習興趣,增加運動樂趣,熱愛體育,掌握基本知識及技能。
總之,素質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體育課也不是一門具體的課程或一種具體的方法,是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主,并注重開發(fā)學生智慧潛能的活動。
參考文獻:
[1]應興達.體育意識剖析[J].
[2]杜漢華.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J].青少年體育,2008(2):11-12.
作者簡介:
徐睿,重慶市,重慶市石柱縣三河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