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曉鳳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提出和推廣,新課程改革工作開始受到重視,特別是在教學理念選擇上的變化尤為突出。怎樣貫徹并落實新課改發(fā)展理念,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基于此,對小學語文低段教學展開研究,提出四點策略,以便于為新課程改革理念和方法的落實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改進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在日常教學中認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并且通過自我引導促進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與合作。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自我綜合素質
提升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水平等方面有所提升,將會對學生學習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是,作為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業(yè)務水平,還要有較強的思想素養(yǎng)。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群體中還存在個別教師不能夠及時更新自我教學理念,所選擇的教學方法依然較為陳舊,在教學活動中不能掌握重點、難點,無法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活動進行引導,特別是在提升學生興趣層面顯得較為片面。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積極參與到各種入職前教育、入職后培訓中,并且經常開展各種專家學者講座、教學培訓活動,讓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更新自我理念,從學生群體出發(fā),并將學生接受能力培養(yǎng)當成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對小學生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進行培養(yǎng)和傳授,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語言應用習慣,提升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能夠自覺地進行語文學習,在完成階段性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提升總體學習質量。
二、提升低段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綜合低段學生的特點來看,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注意力不集中,是低段孩子的特點。興趣作為小學生開展各種學習活動的主要推動力,也是小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條件,所以興趣培養(yǎng)在教學活動中顯得十分重要,若小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則其主動性就會增強,相反則會導致教學活動止步不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重點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要正確引導學生能夠從興趣出發(f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自身特點來適當地構建教學目的,積極倡導生動活潑、充滿智慧的課堂情境,讓小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產生主動與同學、與教師溝通的欲望,并且有主動學習的興趣。例如,在進行識字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倉頡造字”入手,讓學生主動看圖思考,象形字究竟像什么,和圖片進行對比,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對漢字進行拆分,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識字方法,讓小學生明白漢字構造,然后再向他們解釋相關含義,提升教學主動性、目的性。針對低段孩子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教師應該好好利用課前導入的時間,正確引導學生,最終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三、積極創(chuàng)新并改革教學手段
語文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例如,在語文寫作、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開闊學生視野,若單純地使用語文教材,難以達到拓展學生視野的目的,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樂趣,課堂將變得枯燥、乏味,學生整體素質無法提升。語文老師要積極改進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發(fā)揮出多媒體技術在現代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優(yōu)勢,通過幻燈片、多媒體、錄音等多種方法來展現出語文的魅力,讓語文課堂擴大課堂容量,展現出更加形象、具體化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作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科目之一,沒有固定明確的教學方法,這也表示教學活動本身不存在任何規(guī)律,教學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語文教師只有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才能夠讓小學生對語文知識有著更加全方位的理解和認同。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表演、唱歌、繪畫、做游戲等方式來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促進課堂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發(fā)展
“課堂預設”作為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所設計的程序和環(huán)節(jié),“生成”就是程序實施過程中所延伸的相關問題。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更好地解決“生成”問題,語文教師要能夠綜合利用各種技巧,通過敏銳的思維、淵博的知識來將不同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來分析,需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從過程與方法、能力與知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等三個維度來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發(fā)展,如此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學內容一定要明確,假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則一定要做好相應的取舍工作,并且要善于引導和傾聽,從而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活動中,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yǎng)。
新課程改革工作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中,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都出現了積極的變化,怎樣對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思想進行有效的貫徹和落實,成為專家學者、一線教師較為重視的問題。語文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轉變常規(guī)的教學理念、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積極進行交流,才能夠促進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完成階段性教學工作的提升,讓小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愛生活,并且樹立正確科學的價值觀、社會觀、世界觀,從根本上實現不斷發(fā)展和突破。
參考文獻:
[1]邱煥峰.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6(35):148-149.
[2]王玉明.對小學語文有效探究教學策略的研究[J].學周刊,2016(3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