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婷
摘要:音樂是小學課程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傳授學生音樂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美、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有助于小學身心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教育價值更加凸顯。小學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在素質教育下已經無法適用并且漏洞百出,音樂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利用多元化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推動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獲得更大成效。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143-01
合唱是一種科學性與藝術性較強的音樂教學形式,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中的實踐應用,對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提升具有顯著效用。傳統(tǒng)音樂教學有效性缺乏,小學生不具備音樂基礎,導致教室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對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產生不好的影響。合唱教學重點強調團隊間的協作配合,有助于小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該背景下,教師應深入分析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策略,進而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
1.增加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趣味性
以往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由于受到傳統(tǒng)固有教學思維的影響,教學形式固定單一,課堂上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與考試技巧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為了應對考試而記憶,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想象力與思維能力無法發(fā)揮,機械化記憶只會讓音樂課堂教學更加枯燥、乏味,教學有效性無法提高。小學生天性好動、好玩,對于未知求知欲望強烈,教師可有效利用這一特征,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調動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大大提升。
教師進行合唱教學時,更要注重趣味性教學,借助合唱教學突出音樂知識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欲望,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如在學唱《小鳥,小鳥》歌曲時,教師首先為學生播放歌曲,讓學生聆聽欣賞,跟隨音樂舞動,模仿小鳥空中翱翔姿勢,感受歌曲韻律,體會圓舞曲節(jié)奏感。教師先教學合唱部分,降低聲部看作孩子的歌聲,高聲部看作小鳥的歌聲,學生學習、模仿小鳥歌聲,再學唱低聲部內容,學生深刻感受到合唱效果。多元化合唱形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2.增強合唱技巧指導
當前,很多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只注重學生默契程度的培養(yǎng)上,對于合唱技巧練習重視度不夠,影響最終合唱效果,合唱教學有效性無法從本質上得到提升。為此教師應在合唱教學實踐中增強合唱技巧練習。以下幾方面是教師在合唱技巧上需要注重的內容:
首先,氣息控制方面,合唱中為了發(fā)出優(yōu)美、準確的音色與節(jié)奏,學生要對自己的氣息合理安排與控制,確保氣息穩(wěn)定,才能提高合唱效果。小學生并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氣息訓練,合唱中很容易產生氣息不穩(wěn),最終影響整體合唱效果。為此,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呼吸技巧訓練,提高學生合唱時氣息穩(wěn)定性。其次,音準控制方面,教師要教會學生對節(jié)奏的掌握,避免合唱中出現漏拍、搶拍或慢拍現象。如練習《我可愛的家鄉(xiāng)》時,教師可將整首歌分為幾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聯系,在此過程中學生出現節(jié)奏掌握不準確或是跑調現象,教師則要及時糾正。另外,教師對于學生聲部轉換能力要進針對性訓練,提高其各聲部之間銜接與轉換質量。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音樂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轉變自身課堂教學主導地位,讓學生作為課堂主人,重新設計教學活動與計劃,弱化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學習活動。然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并未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依然按照以往教學形式進行教學,無法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及時了解,針對性與實效性教學缺乏。
學生長期處于這中教學環(huán)境下,會過度依賴教師,自主學習能力喪失。為此,合唱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教學合唱方法時,可引導學生端正延長姿態(tài),身體自然平直,呼吸順暢,身體放松。
4.合理應用樂器
合唱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樂器使用讓學生感受到歌曲中音調的變化。教學中普遍使用的樂器有長笛、鋼琴以及豎笛等,這幾種樂器在音準表現方面非常明顯,為學生帶來更直觀的感受。如在練習分聲部時,教師可借助鋼琴輔助一聲部,長笛輔助二聲部,讓學生面對不同聲部是能準確劃分。與其輔助教學方式,有助于課堂教學多樣性與靈活性的提高,學生在合唱時能夠準確掌握歌曲中的音調、音準,進而提高整體合唱音準準確性,實現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提高。
5.合理設置教學難度
教學難度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效率,為此教師在設置教學難度時,應與教學計劃、學生實際水平相結合,制定合理教學難度。倘若教學難度過高,學生無法掌握教學重點,難度低,無法提高合唱水平。所以教師在合唱教學中,要避免難度教大合唱曲目的選擇。合唱練習初期,教師可選擇簡單的合唱曲目,隨著教學深入,可適當增加曲目難度。如在《歡樂頌》合唱練習中,教師首先為學生多播放幾次歌曲,讓學生對于歌曲中的節(jié)奏變化與音調變化有了基礎性掌握。然后對歌曲中重點難點內容摘取出,反復練習。
6.結語
總之,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確保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為此,音樂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合唱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掌握最基本合唱技巧,為小學生未來合唱學習有效性提升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