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峰
摘 要:構建科學有效的語文閱讀能力測評方式,對小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對此,結合信息技術運用對小學生進行有效評測,促成線上線下閱讀緊密結合,有效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能力;測評方式;線上閱讀
一、傳統(tǒng)閱讀測評面臨的問題
傳統(tǒng)意義上的閱讀課,課堂閱讀測評,通常是口頭出題,學生舉手回答。那么一個班級有機會發(fā)言的學生僅在少數(shù)。這樣一來,關于這方面知識全班學生的掌握情況,就沒辦法做到全面了解,自然也就無法根據(jù)學生的學情準確及時調整教學。同時,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剛好回答的幾個學生都答對的話,那會造成一種誤導,教師會誤以為學生對某方面知識點都理解。但是由于測評不全面,錯誤被遮蔽或者不能及時反映出來,教師也就無法及時調整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這樣一些閱讀能力差的學生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差,也可能形成惡性循環(huán),與其他學生差距越來越大。
傳統(tǒng)的課后閱讀測評通常是通過試卷形式呈現(xiàn),學生課后答題。如果閱讀測試的習題是在家里完成,在時間上老師無法掌握,可能會出現(xiàn)有的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完成用時過長,無法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且在批改和統(tǒng)計方面耗時耗力,效率低下。
二、信息技術在閱讀測評中的運用探索
針對以上傳統(tǒng)閱讀測評的問題,我們嘗試運用信息技術介入閱讀測評,進行一系列探索,通過一些研究實踐來尋找基于信息技術的有效閱讀測評方法,探索簡單的網絡閱讀評測機制,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一)有效搭建閱讀測評題庫
1.測試文本的篩選
不同年段閱讀測評所考查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同一種能力在不同年段所達到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我們在閱讀文本的選擇上有所區(qū)別側重:低年級以故事類、簡單的說明文為主,中、高年級以敘事類連續(xù)性文本、說明文和非連續(xù)性文本、文言文為主。
2.閱讀能力測試點
在此方面,我們的偏重點也有所不同:低年級以信息的檢索和理解能力為主,中、高年級以信息的檢索和理解能力、信息的運用和信息的評鑒能力和質疑與創(chuàng)新或發(fā)散延伸題為主,測試題以5~8道單項選擇題為主。
(二)閱讀測評方式步驟
我們面向1~6年級學生開展閱讀測評主要圍繞課外測評和課堂實時測評兩個方面展開,測評過程強調孩子的主體性,設置激勵機制,家校配合,在家長的陪同監(jiān)護下,運用APP手機端軟件進行有效閱讀評測。
1.課外測評
學生課后在家長陪同監(jiān)護下使用手機端APP(問卷星)登錄進行課外網絡閱讀測評,規(guī)定文本閱讀測試時長,教師借助后臺數(shù)據(jù),來反映學生通過網絡閱讀評測所反映出來的閱讀能力情況。通過所設計的相關客觀選擇題來實時反映學生的閱讀能力到底在哪一方面存在缺失和不足,便于教師實時調整,改進相關的教學。
2.課堂測評
在常態(tài)課中借助已有的閱讀題庫,在課堂中借助Hiteach軟件的后臺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功能,對孩子進行常態(tài)課堂上的閱讀測評。通過后臺軟件實時得出學生課堂閱讀作答的正確率、失分率等詳細數(shù)據(jù)。在常態(tài)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閱讀測評,運用Hiteach等互動教學軟件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學生參與面廣,實時評測結果有助于任課教師實時調整下一步教學策略,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教學。
3.測評數(shù)據(jù)的運用
通過后臺自動生成的詳細數(shù)據(jù),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知道參與測評學生在測評過程中的排名,可以看到學生完成測試所用時間,可以通過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觀全局,了解學生之間存在什么閱讀能力的個體差異。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能針對學生差異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和輔導,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對于缺乏高級閱讀能力的學生,可以先引導他們對字詞文本的積累,可以采用一些“游戲化”或淺顯的語言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在作業(yè)的布置上也可以有所側重。對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應該培養(yǎng)他們更高階的能力,比如可以讓他們去拓展寫作等。
三、運用信息技術測評的結果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外與課堂實時閱讀測評,后臺軟件能第一時間高效地從多方面反饋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從而將結果以直觀的統(tǒng)計圖表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讓老師能夠細化到一個群體,甚至每一位學生,每一道題的答題情況。迅速評估出某個群里或個人是閱讀五大能力中的哪種能力欠缺,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后臺數(shù)據(jù)可以十分準確地反映出相關數(shù)據(jù),客觀及時地反映了學生的相關閱讀能力,任課教師可以實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測評中表現(xiàn)出來的信息提取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通過實時測評所表現(xiàn)出來哪一種閱讀能力較為薄弱,從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針對薄弱點進行強化,有的放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好地做到有效教學。
四、結語
運用信息技術測評,可以使學生的所得做到課內外有效銜接,教師可以有效追蹤了解閱讀情況,為下面的教學策略選擇做好鋪墊,同時做到上下年級的有效銜接、預設。通過后臺系統(tǒng)的詳細數(shù)據(jù),還能統(tǒng)觀全局,了解學生之間存在什么閱讀能力的個體差異。我們可以針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和輔導,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指導,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馮彥.小學高年級閱讀測評的現(xiàn)狀與思考[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4(10).
[2]黃國才.為提升“閱讀素養(yǎng)”而改進閱讀教學與測試[J].教育科學研究,2018(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