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摘 要:在當今中國,科技的力量正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新的增長極,這說明國家對科技人才的需求正持續(xù)增加。小學科學作為學生的科學入門科目,在科學教育領域具有如同基石一般的重要戰(zhàn)略意義。小學科學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科學知識教育,而其中科學史教育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滲透已經成為國際上的重要趨勢。小學科學教師需要跟隨潮流更新觀念,將科學史教育融入積極主動的小學科學課堂中,這有助于豐富小學科學教育的課堂內涵,更能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的產生與發(fā)展,使學生在了解科學本質的基礎上熱愛科學,主動走近科學。
關鍵詞:科學史教育;教學滲透;小學科學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教育當中,小學科學教師更加重視課本知識以及課本延伸的課堂實驗,但這些科學知識是零散的,學生無法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將知識有邏輯地串聯(lián),更難以將小學科學課堂的科學知識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這或許能滿足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卻對學生未來在科學領域的發(fā)展助益微小,所以小學科學教師必須改革當前的小學科學教育方式,注重科學史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領域的滲透,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科學學科的發(fā)展歷程,從本質上體會科學的魅力。
一、課前科學史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
科學史包羅萬象,擁有豐富繁雜的知識體系,在這其中并不缺乏幽默風趣的科學故事。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上課后開門見山地對課本科學知識進行講述,這使得學生的注意力沒辦法在課堂一開始就被教師牽引,學生對教師在前半節(jié)課的講課內容吸收效率相對低下。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在課前引入科學史中的科學故事,使得學生在了解科學發(fā)展的同時對當下的小學科學課堂產生足夠的興趣,這有助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
例如,在《紙和筆的發(fā)展》這一課堂的開展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描述紙還沒有被發(fā)明時代的書寫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時,先問學生一個簡單的問題:“同學們知道在很久以前,紙還沒有被發(fā)明出來之前,人們是用什么來做記錄的嗎?”學生:“用竹子、木頭……”教師:“同學們的回答都沒有錯,在紙沒有被發(fā)明之前,文字有的刻在甲骨上,有的寫在竹簡、絲絹上等等。”接著教師可以在PPT上展示甲骨文、竹簡、絲絹等的圖片并輔以講解:“甲骨的原料是動物的骨頭或者是龜甲,十分堅硬;竹簡比較方便,但一本書的書寫所需要的竹簡數(shù)量是很多的,所以當時人們攜帶書本的時候,是用車馬來拉的,而絲絹……”
在這樣的課前引入中,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產生興趣,有助于學生繼承紙的發(fā)明過程中的科學精神。
二、科學史知識小組展示,增強學生代入感
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是目前的學習趨勢,在小學科學課堂當中,教師應該善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學生自主展示的方式使學生對科學史知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并且能夠通過小組間的適當競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這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科學史時的代入感,有助于學生為科學史的魅力所感染。
例如,在《飲食風俗》的教學當中,教師為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分組,教師可以將八大菜系分組安排任務:組A講解粵地的飲食風俗并分析由來,組B講解湘地的飲食風俗并分析由來,組C講解徽地的飲食風俗并分析由來……講解方式由學生選擇,學生可以選擇PPT講解、視頻講解、話劇講解等多樣方式。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主動去了解飲食風俗背后的地理原因、人文原因、歷史原因等等。
三、科學史知識競賽開展,提高學生參與度
小學科學教育從不只限于課堂的知識傳導,如何使學生在課外主動參與科學史的了解是小學科學教育中科學史滲透的重要課題。所以,教師需要積極開拓課外科學史的傳播方式,科學史知識競賽或者知識聯(lián)賽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對科學史了解的自我意識覺醒,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史的學習當中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有助于學生在科學史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將樂趣轉化為學習小學科學的積極動力。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下學期開展有關植物主題的科學課堂教育時,小學科學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以及科學史內容策劃一份與植物科學相關的競賽知識題目,在題目中更大的比重傾向于課外的植物科學史知識?;蛘哒f,在小學四年級下冊《離不開的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電為主題開展科學史的知識競賽等等。教師需要主動創(chuàng)造機會,幫助學生從各方面了解科學史。
科學史知識競賽的開展絕不能只停留在知識表面,比如在以電為主題的科學史競賽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了解到其中無數(shù)珍貴的科學精神,這有助于科學精神的傳承,更有助于學生從中提高自身的科學知識儲備以及科學基本素養(yǎng),奠定學生良好的科學知識基礎。
總之,科學史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滲透是時代引領的必然,小學科學課堂的教育更應該注重對于學生科學精神榜樣的樹立以及科學文化內核的深刻理解,這能夠真正使學生了解到什么是科學,使學生能夠為科學的神秘與美麗吸引,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走進科學、摯愛科學,這就是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所在。當然,科學史并不是小學科學教育的全部,教師需要把握好科學史滲透的“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整個科學史有充分的了解,對科學知識始終充滿熱情。
參考文獻:
[1]劉培智.小學科學教學滲透科學史教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22-23.
[2]王瑞彪.淺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科學史[J].基礎教育論壇,2017(16):51-5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