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仕橋
摘 要 本論文探討了農(nóng)村中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嘗試“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1-0237-01
洋思中學課改的成功經(jīng)驗: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種新課改模式被很多人學習、借鑒,但真正真學,真懂,長期堅持并不斷創(chuàng)新、改進的并不多。所謂“先學”,就是在課堂上,教師先揭示教學目標,提出相關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自學相關內(nèi)容,完成基礎練習。所謂“后教”,就是針對學生在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指導學生研討解決。所謂“當堂訓練”,是在“先學”、“后教”之后進行的習題練習,一般不少于15分鐘。
一、“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下的幾個誤區(qū)
1.課前準備不充分,隨意性大,對學生先學指導性不夠,備課時沒有認真?zhèn)浯缶V,備教材,備學情。片面認為先學即是簡單自學,利用幾分鐘讓學生看看書,簡單勾畫,了解本節(jié)課要講的內(nèi)容,有的老師總是安排在新課前一天讓學生回家預習即作為先學環(huán)節(jié),有的老師則是利用課前讓學生小組互動,認為搞得熱火朝天即是新課改。
2.后教成了老師的主戰(zhàn)場,一言堂,滿堂灌,面面俱到,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老師一節(jié)課下來重點不突出,難點沒突破,平鋪直敘。
3.當堂訓練選題不精練,不具代表性、層次性,重復性作業(yè)多,加大了學生課業(yè)負擔。
4.課堂沒有活力,對學生沒有吸引力,總是簡單重復,照搬照抄,思想固化,教師主導地位沒體現(xiàn),課堂誘導不到位,缺乏課改定力。
二、我的嘗試體會——切膚之“痛”
(一)合理而不死板的時間分配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本節(jié)課簡單明了的教學目標,大約1-2分鐘。一般是一至三條,讓每個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要達成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其次,指導學生自學,大約4-5分鐘。學生一邊看書,一邊筆記,圈點勾畫,對似懂非懂的知識用紅筆做上記號后小組交流匯報,小組內(nèi)可以自己討論,兵教兵,邊練兵,兵強兵,教師巡回指導,點撥。
接著,檢查學生自學效果,大約5-8分鐘。一般采用學生看了例題后做書上最基礎習題,同時抽中差生3-4人上臺板演,然后學生對比討論更正,同時再抽3-5份中差生的在展臺上立即展出,盡量暴露學生易混易錯點和存在的疑難問題,教師點撥,指導歸納,形成認知。
再次,析疑解惑,拓展延伸,大約5-8分鐘。根據(jù)學情,對教材例題做好變式訓練,提高例題的創(chuàng)新性、情景性、生活化,對學生易錯點易混點講清講透。
最后,達標提升訓練,大約10-20分鐘。本環(huán)節(jié)練習設計突出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層次性,數(shù)量適度,要求學生獨立而按時完成,及時反饋,形成技能,總結反思。
(二)各環(huán)節(jié)把控靈活機動
1.課前準備要充分,備課時,要認真?zhèn)鋵W情,備大綱,備教材,在練習題的選擇上要精選,要接地氣。
2.合理安排“學”、“教”、“練”的時間結構,學要學生學透徹,教要學生有思考,練要練到位,而不大量機械重復。
3.課內(nèi)教師的啟發(fā)、引導要講策略,過渡自然,要給學生思維的時間、空間,堅持“三講三不講”原則,不該講的堅決不講,該講的一定講深講透、講懂,讓學生入腦入心,學會舉一反三。
4.訓練要講技巧,先學階段以基礎為主,要求人人過關,這樣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階段,達標測試有梯度,有層次,分選做題和必做題,整節(jié)課體現(xiàn)“以學生訓練為主線,以學生思維為主攻”,讓中差生有信心,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
5.每節(jié)課最后要求學生用2-3分鐘小結本節(jié)課內(nèi)容,理清知識結構,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題技巧與能力。
總之,經(jīng)過近七年的嘗試,不斷摸索,積累,真正體會到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動起來,思維活起來。課堂上學生能手動、腦動、眼動、口動、耳動、心動,五官并用,全程參與。我所教的班級每次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質量檢測都在年級遙遙領先,而且學生成績是越到高段成績越提升。特別是我所執(zhí)教的初2014屆,初2017屆都以大大超出學校下達重點高中目標人頭的喜人成績回報社會、家長和學校。我也從新課改中嘗到了甜頭,要不斷思索,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用新的理論武裝頭腦。課改之路是一條需要持之以恒的路,課改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蔡林森.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