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少年兒童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
關鍵詞 學校德育;新課改;全會精神;德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1-0009-02
十九大報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學有所教立為改善民生的首要問題;把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的目標。但如何在具體的實踐中實現(xiàn)這個任務和目標,還需要黨和國家高層的精心設計和全體國民的共同參與。新時期的德育工作應該如何開展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實施素質教育德育工作的理解
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蹦壳俺青l(xiāng)教育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農(nóng)村的孩子學到的知識遠比城市孩子要少得多,這說明當前的教育深度只局限于城市,而農(nóng)村的教育并沒有得到公平發(fā)展。而學校是小學生最重要的德育機構,應該適應社會化的發(fā)展,同時還不能忽略其自身的個性化需求。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列寧曾經(jīng)說:“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完全由教學人員來決定”。德育是教育者對被教育者的正確引導和積極影響。德育的各要素——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內容——正發(fā)生一場深刻的變化:
(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背景下,教師形象的變化
“天地君親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身上的光環(huán),在市場經(jīng)濟的背景下已逐漸淡去,社會(包括家長)更愿意從市場規(guī)則來認識評判教育和教師,因而無論是社會,還是教師本人,在功利主義引領下對教師職業(yè)缺乏認同感,德育工作者本應該像是虔誠的布道者,他們的形象和教育的功效息息相關。
(二)在物質不斷豐富、知識經(jīng)濟的今天,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
1.以自我為中心,性格執(zhí)拗而張揚。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有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有父母長輩的深情呵護,他們多的是任性乖張,少的是合作與寬容。
2.感情脆弱而冷漠。溫室里的花朵總是脆弱的,經(jīng)不起風雨的打擊,當代學生往往缺少耐力與毅力,在困難面前往往一籌莫展。所謂冷漠,就是對不關乎自己的事漠然處之,因而我認為當代學生最需要的莫過于感情的滋潤,讓他們冰冷的眼眶里留下滾燙的淚。
(三)德育形式急需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德育形式偏重于說教,用經(jīng)典教化學生,多的是理性的理解與接受,缺少情感的體驗與心靈的感悟。但德育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時間,需要豐富多彩的活動,需要生動活潑的載體。
因此,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伴隨著成長,少年兒童容易收到許多社會化誘因影響,可以說,作為個體,想要獲得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品質就必須與社會繁盛相互的作用。心理學家鮑德溫認為,個人的發(fā)展中只有在于他人交往中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但是如果沒有人對其自我意識進行矯正,其人格就不會發(fā)展,而這種矯正作用正需要我們學校的德育工作者來完成。
二、小學德育管理的健全機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學校德育工作應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把德育課程整合。學校的教育也是個人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愛總是大于技巧的。所以德育工作單憑學校自身的努力是很不夠的,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協(xié)作和支持。例如:凈化社會環(huán)境,這就是需要政府會同公安、工商、文化、司法等部門進行綜合整治,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切實履行“兩辦”《意見》中規(guī)定的職責和義務。首先,要明確德育工作實行校長負責制的管理體制,校長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校長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采取切實措施保障國家規(guī)定的德育目標、內容和要求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落實。學校應該發(fā)揮黨支部、工會、團隊組織的作用,培養(yǎng)好一支素質優(yōu)良、結構合理的德育工作隊伍,切實辦好家長學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識,密切學校、社會、家庭的聯(lián)系,努力形成齊抓共管,整體聯(lián)動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機制。再則,要確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徹底克服德育的任務由班主任、輔導員完成的偏見,強化每一位教師的育人意識,充分發(fā)揮全體教師在德育中的作用。
三、確立德育目標,落實德育工作的具體分工
《中小學德育工作規(guī)程》以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統(tǒng)一認識,一致行動,建立和落實德育工作目標及工作步驟,使他們既明確自己的責任,又有一定的職權范圍和利益。其次應調動教書育人者的積極性。
堅持量化,形成德育氛圍。要科學量化班級德育工作,首先,學校應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氛圍,使班級明確,在學校這個大的德育環(huán)境中,怎樣更好的完成德育;其次,為了德育管理提供了準確的方向猶如智慧幫從根本上提高德育管理水平。通過評價找準德育過程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調整了方向,使班級德育工作進步更快。有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視和引領,德育工作的開展也就更實了。
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我們認為應更新教育觀念。更新觀念重點體現(xiàn)在“一個重視、兩個克服”上,即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義傾向;更新人才觀念,克服用一個模子培養(yǎng)人才的傾向。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jīng)說過:“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贬槍π滦蝿菹律倌陜和砷L的特點,進一步加強以下六個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愛國主義教育、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艱苦奮斗教育、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應該以德育方式引領新課程改革。
四、結語
有人說,世界上最難做的就是人的工作,最難搞的就是以人為載體的“實驗”。而我們德育工作者時時刻刻都在跟人——我們的學生打交道;每次做的都是人的“實驗”——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這句話,它既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艱辛,又反映了德育工作的復雜性。改革開放時期是中國教育向現(xiàn)代化邁進的重要階段,也是學校德育變革的關鍵時期。
如今,學校德育已擺脫舊有的思想束縛,并從社會政治運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不斷地朝著規(guī)范化、科學化、現(xiàn)代化的方向邁進??偨Y研究近年來學校德育所取得的成績,探究目前學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法,對于加快和深化德育改革,使德育更好地承擔時代賦予自身的歷史使命,將是十分有益的。
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師沒有強烈的學習意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很難說服和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創(chuàng)新型社會里,德育工作這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團隊培訓,加強工作交流,開拓創(chuàng)新,才能提高學生管理效能,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人才。
總之,學校德育管理發(fā)展一定要堅持與時俱進,堅持德育為首,堅持師德建設,堅持全面德育管理。就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解決目前學校德育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效地提高學校德育管理效益,這是當前學校德育管理改革與發(fā)展的最大創(chuàng)新。時代在進步,我國社會快速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模式也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人的意識形態(tài)是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而變化的,學校的教學和管理要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王文源.關于德育評價科學化問題的幾點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1994(02).
[2]邵作運,王翠紅.新課改注重挖掘德育資源融入教學[J].滄桑,2008(01).
[3]劉榮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校德育工作[J].學習月刊,2007(06).
[4]布哈間·買買提.新課程改革下學校德育管理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3(8).
作者簡介:山曉春(1964-),女,漢族,大專,籍貫:遼寧遼中,職稱: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