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濟涵
摘要: 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語言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將語言與文化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充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本文作者從語言和文化的關系,以及文化意識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文化培養(yǎng)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 大學英語精讀教學;文化意識;培養(yǎng)策略
一、引言
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外語教學的目的被認為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造出一些意義正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忽視了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文化對語言和語言運用的影響,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造成語言能力和社會文化交際能力的發(fā)展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當前,這種現(xiàn)象已經受到了大部分英語教師的否定,外國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對于怎樣進行文化教學有太多的爭議和不同看法。下面我建設性地提出一些在精讀教學中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意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二、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化是通過社會習得的知識。語言則是人類特殊的語言能力通過后天社會環(huán)境的觸發(fā)而習得的一套知識系統(tǒng),因此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學家指出語言既是一種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該文化其他組成部分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語言是人類的思維工具和文化載體。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規(guī)律必然在語言中反映出來。語言結構和語言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思維方式和習慣。人類既不是單單生活在客觀世界中,又不是單單生活在一般理解上的社會活動所構成的世界中,而是很大程度上受支配于已成為他們社會交流媒介的某一特定語言。事實上,所謂“真實的世界”正式建立在這一群體的語言習慣之上??梢哉f,不同的文化所反映出的語言習慣是不同的。同時,相同的語言在不同的文化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內涵也不盡相同。
三、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策略
我認為,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文化培養(yǎng)主要通過以下幾種策略和方法來實現(xiàn)。
(一)全面地制定教學大綱
在制定精讀課教學大綱時,除要考慮語言的結構、意義、功能等因素外,還應把與目的語有關的文化因素結合進去,并要盡可能地確定外語教學的每一個階段中目的語文化導入的側重點,使文化教學成為外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合理地選編教材
教材的選編也要結合目的語的文化,要盡量反映其民族文化特點。教材中的課文、對話及練習等材料的選編,應注重它們在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風俗習慣的實例等方面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實際上,近些年的教材改編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大的進步。這樣有利于教師在教語言的同時,結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來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三)適當?shù)剡M行課堂文化滲入
在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就語言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內容隨語隨文進行解說,指明其文化意義或教材使用中的文化制約。具體方法如下:
1.結合課文講解,介紹背景知識。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背景知識是指一個人已有的整體知識及有關某一問題的專有知識。根據(jù)“先驗圖式”理論,只有當學習者將自己已有的知識與語言材料所提供的文字信息聯(lián)系起來時,理解才能實現(xiàn)。外語教師應當是恰當文化內容的傳授者和獲取文化背景知識的促進者。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所講授的語言材料或是以其它形式盡可能地為學生介紹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
2.結合詞匯,講解文化涵義。
詞匯是語言組成的三大要素(語音、語法、詞匯)之一,是構成語言的建筑材料,是語言表達意義的主要單位,在語言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詞匯量的大小及對詞匯的理解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整個語言篇章的理解與否。無論是哪種目的語,詞匯在所有語言教學中都是重要因素。但詞匯意義不能完全等同于語言意義,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意義,各種文化特征都會在語言的詞匯中留下印記。政治制度、風俗習慣、宗教等對詞匯意義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其附加意義和感情色彩上。因此教師在講解詞匯時,除了講解必要的構詞知識以外,還對一些重點詞匯應和漢語相應的詞匯進行對比。應從本義對比、象形對比、比喻義對比最后到文化歷史意義的對比,將該詞的褒貶色彩講清楚。
3.結合話題,體驗文化氛圍。
在不同的文化中,話題的選擇和敘述方式是不同的。例如在漢語文化中,當我們路遇熟人打招呼時常說“你去哪兒”,而這種問候方式在英美文化中則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是不禮貌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結合話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一個文化語言環(huán)境??梢酝ㄟ^收集和利用一些有關說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文化知識。利用電影和電視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說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方面情況。了解各界層人們的衣、食、住、行有什么不同,他們如何與朋友交往,如何進行什么娛樂活動,什么節(jié)日對他們最重要,如何慶祝節(jié)日,以及說話的表情、手勢等,同時也要注意中西方文化差異。一些直觀的富有情趣的對比觀察,有利于學生體驗和感受說英語國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異的偏見,培養(yǎng)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以達到語言、感情上的溝通。此外,還可通過組織英語角、英語知識講座、英語晚會等方式來營造文化氛圍。應鼓勵學生多與外籍教師或留學生交往,通過交往,使學生能夠親自了解他們的習俗、禮節(jié)、忌諱等文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英語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必須十分注意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消除文化障礙,提高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同時,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語文化意識,如何從理論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宏觀的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渠道地傳授目的語的文化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胡文仲主編.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78.
[3]胡春洞,王才仁.外語教育語言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5.
[4]蔣磊.英漢習語的文化觀點與對比[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