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英
【摘要】略讀課文的教學,通常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精雕細琢,面面俱到——略讀課文精讀化。第二,蜻蜓點水,不求甚解——略讀課文泛讀化。第三,信馬由韁,開放過度——略讀課文自讀化。1.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原則。2.充分利用略讀課文,發(fā)展學生的思維。3.充分利用略讀課文,關注語言表達、重視語言積累。4.充分利用略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精讀;略讀;放手;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到了六年級下學期,精讀課文的數量明顯減少,略讀課文的數量增加較多,其比例達到了3:2。略讀課文在教材中占了如此重的比例,略讀課文究竟應該怎樣教?今天,聽了一節(jié)公開課,執(zhí)教老師是這個學校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師,內容恰好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童年的發(fā)現》。在授課過程中不難看出其對工作的認真程度,認真到生怕給學生講漏了一丁點兒知識。《童年的發(fā)現》這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作者童年時發(fā)現胚胎發(fā)育規(guī)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愿望和驚人的想象力。學習本課,是為了通過閱讀,使學生感受作者童年時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大膽豐富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通常,略讀課文的教學,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精雕細琢,面面俱到——略讀課文精讀化。2.蜻蜓點水,不求甚解——略讀課文泛讀化。3.信馬由韁,開放過度——略讀課文自讀化。我個人認為,略讀課文略去的應該是老師過多講解,過細點撥。媽媽不放手,嬰兒很難學會走路;老師不放手,學生很難學會學習。成長的過程,哪能不摔跟頭?學習的過程,哪能不遇困難?略讀課文,正是老師放手讓學生學習“走路”的最佳文本。
一、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原則
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只要能粗知大意即可,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
從方法上說,老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讀懂課文,并在讀中逐漸積累學習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略讀,其實就是精讀的應用。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對精讀課文的掌握情況,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二、充分利用略讀課文,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幾乎每篇略讀課文,都涉及了主要內容的概括,一般我們都是這樣做的:先練習自己概括,然后請一兩個概括能力強一點兒的學生說一說,最后讓學生摘記到書上或筆記本上。這一環(huán)節(jié)看上去沒什么問題,但長此以往,多數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法得到鍛煉和提高。教師在做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盡量訓練方法和手段,以落實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
三、充分利用略讀課文,關注語言表達、重視語言積累
略讀課文不乏經典名篇,文字精美,為豐富學生的語言提供了絕佳的平臺,可以讓學生多讀、多背,積累和豐富學生的語言。
四、充分利用略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相信他們有能力運用老師教的方法自己學習、分析課文,甚至站到講臺上去做一回老師。在教學《船長》一課時,我是這樣做的:(1)導入新課后全班自由朗讀課文兩遍,各自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優(yōu)美的語句。(2)運用老師在精讀課文中所教的方法,自學課文。(3)請了一名學生上講臺試著帶著大家一起學習,看看以他們的認知能力,能把課文內容學到什么程度。(4)老師做適當點撥、補充和總結。
出乎我的意料,在進行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完全有能力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自悟:能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能把課文中較難的句子找出來一起探究;能結合課后思考題更加全面地理解課文。原本安排的兩節(jié)課,可因為學生興趣濃厚,結果只用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學生基本上都能掌握了,效果比預期都還要好。這樣的“放手”,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略讀課文,略去的是“過多的講解”“過細的點撥”。老師的講解、點撥應在關鍵處,重點、難點處。不說惜字如金,至少應做到語言簡潔、精準,這就要求老師課前要做好自己的功課——鉆研好文本。這類課文的備課,絕不亞于精讀課文所花的精力,甚至更多。因為,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簡而不漏;教學語言要準而不雜……所有這些,都是課前要花心思去做,只有做好了這些“功課”,才可能教得輕松。
無論是各級各類的公開課還是賽課活動,老師們首選的都是精讀課文,因為這些課文似乎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但我認為,在新課改形勢下的語文教材中占了如此大比例的略讀課文,也絕不能把它簡單地劃入“非重點”的行列。試想如果每篇略讀課文我們都像精讀課文那樣去教,且不說時間夠不夠(到時又不得不占用其他所謂的“非統(tǒng)考”學科的時間),那也不是教材編排的目的,更不能有效地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把每一個知識點都嚼碎了喂給學生,學生食之無味,怎能調動得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給他們機會自己去“找”知識、“找”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找”出學習興趣來,我們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有效課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有責任充分利用精讀課文,教給學生盡可能多的知識和技能,更有責任幫助學生利用精讀課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真正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略讀課文。因此,真心希望以后的教研活動,能有更多一些的老師來關注略讀課文的教學,讓略讀課文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不再做不受關注的“非重點” 。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