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錯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的直接反饋,通過錯題教師可以直接認識到學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處。錯題在學生學習當中具有一定的價值,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改正錯誤,做好自主管理。文章主要從四個方面探討如何利用錯題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錯題;錯題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11
作者簡介:魏建峰(1977—),男,新疆烏魯木齊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shù)學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常常在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知識性錯誤,此時,為了高效地利用錯題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小學教師應當采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從而降低錯誤率。
一、要求學生建立錯題本,進行針對性訓練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在知識與能力等方面還達不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因此也容易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當中出現(xiàn)很多的錯誤。所以教師要有效降低錯誤率,讓學生們能夠將這些錯誤轉化為他們以后的注意點。為了有效利用錯題資源,我在教學中給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建議,即每個人都建立一個錯題本。在學習過程當中,我會要求學生們將自己平常練習當中做錯的一些習題,或者是在教師講解過程中有困難的一些習題都及時地摘抄到錯題本上。在每天的自習當中,或者是自主復習過程當中,我會要求學生們及時地看一下錯題,將錯題本中的錯題再進行復習,或者是重新做一遍。通過不斷加深學生們對某一方面知識的印象,讓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從而有效地利用課堂效率和錯題本。在兩者的共同結合之下,學生們能夠真正地將錯誤率降到最低,不斷地提高做題效率和準確率,提升解題思維能力。
例如這樣的一道題:同學們在排隊,小明前面排了3個人,后面有4個人,那么這個隊伍里一共有幾個人?這道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場景,但是很多學生看到題目以后會認為,“3+4”即可得出答案,其實這樣算是錯的,因為忽視了站在中間的小明,這種沒有考慮全面的情況導致學生容易出錯,為此,讓學生在錯題本中記錄下這道題,會時刻提醒他們在解題時,一定要考慮題目給出的每個條件后,再進行解答,從而保證答案的正確。
二、引導學生自主找錯誤,培養(yǎng)正確審題能力
在我們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各行各業(yè)都需要一些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才,而自主學習能力必須從小不斷地進行培養(yǎng)。作為教師,我們也應當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找到錯誤所在。在解題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審題能力,不斷地激勵他們在以后的解題過程當中能夠認真地審題,在解題過程中也能更加的仔細、認真,從而不斷地降低解題錯誤率。因此我們在要求學生們建立錯題本之后,每隔一段時間便可以將學生們的錯題本上的錯題再進行一一的歸納整理,從中選出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題目,讓學生們重新對這些題目進行分析,從而找出自己當時犯的錯誤,以此來加深學生們的認知。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們自主尋找自己解題過程當中的錯誤,并通過這些錯誤不斷地培養(yǎng)自己的審題能力,以此來保證學生在下次做到同類型的題目時,不會再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
例如,題干是“有3個橘子、5個蘋果、8顆草莓,小明可以選擇兩種水果,那么他最多可以拿幾個?最少可以拿到幾個?”這個題目乍一看是個很簡單的求和題,很多學生過了一遍題目就會寫下“最多拿13個,最少拿3個”,再仔細看一下題目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答案是錯的,因為在審題的時候忽略了“小明可以選擇兩種水果”這個前提條件,就自然而然地認為是求和,而沒注意到是兩種水果之間求和。
三、組織小組合作討論錯題,提高運算能力
在教學過程當中,除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教師還可以在班級當中開設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們按照成績、性格均勻劃分合作小組,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小組合作討論,一方面在活躍班級氣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氛圍,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了課堂效率;另一方面則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同時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也可以引導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自己解決一些學習當中的難題,這比通過教師的講授更能給學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進行“萬位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過程當中,由于數(shù)值較大,有一部分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運算錯誤,其實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們在小組中互相討論,如小組成員當中,運算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幫助一些運算能力較差的學生來進行數(shù)值的計算。這種小組共同學習的學習模式,既有利于鞏固運算能力較好的學生的運算準確度,同時又對運算能力較差的學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體的教學效率,達到了課堂教學的目的。
四、教師有效分析整理,進行正確講評
在新型的教育模式和制度下,相關的教育工作越來越要求以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受到年齡的影響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必須從小進行培養(yǎng),而教師作為培養(yǎng)學生知識目標的引路人,在教學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輔助教學作用。特別是在錯題資源的有效利用方面,教師更是應當充分地利用這些錯題資源,針對學生們的錯題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整理,在課堂當中給學生們講解具體的錯誤所在,以及為了防止錯誤繼續(xù)出現(xiàn)而采取的解決措施。
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計算的過程當中,學生們的錯誤往往不是出現(xiàn)在具體的運算公式上面,而是由于他們不能很準確地找出多邊形的長、寬、高等一些具體的量,由此導致在計算當中錯誤率較高。我針對這種情況,對學生們進行了一節(jié)課的專門訓練,一對一地進行了指導,通過平面講解、立體模型講解以及具體的空間構造講解等,讓學生們真正地掌握了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式,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果。
再如這樣一道題,“有10個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已經(jīng)有3個小朋友被捉住了,請問還有幾個小朋友沒有被捉住呢?”這道題的易錯點在于,總共10個人,有3個被捉住了,那么剩下的人自然而然就是“10-3=7”個人,所以還剩下7個小朋友沒有被捉住。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組織10個學生站出來演示一下捉迷藏的游戲,這樣就會發(fā)現(xiàn),有1位學生擔任著捉人的角色,也就是說實際藏起來的學生,只有“10-1=9”個人,那么9個人當中有3個被捉住了,剩下沒有被捉住的就是“9-3=6”個人,而并不是之前認為的7個人。所以,通過這種實際演示,學生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思考時遺漏了一個關鍵點,因此在以后解答類似題型的時候,也就會更加認真避免再次出錯。因此,教師針對學生的錯題資源必須進行合理有效的運用,給學生們進行正確的講解和評價,讓學生們真正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當中,我們必須利用學生們經(jīng)常犯的錯誤,并對其進行分析整合,引導學生自主找錯誤,通過小組討論學習的方式,教授學生們正確的答題技巧,從而不斷地培養(yǎng)他們的解題思維能力,防止其在以后的學習中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我們只有有效地利用這些錯題資源,才可以不斷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國活.小學數(shù)學錯題資源利用策略探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7(7):60-63.
[2]顧 燕.小學數(shù)學錯題自主管理的嘗試[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89-90.
[3]王衛(wèi)星.淺談小學數(shù)學錯題的分析與再利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2(24):28-29.
[4]余洪慶.小學數(shù)學錯題的成因和糾正錯誤的策略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3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