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璋年
摘 要:通過分析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重要意義,探究如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入手,有效提升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唯有多種措施并舉,才能切實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教育;品德與社會;高效課堂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是小學三至六年級開設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它以強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健康發(fā)展為根基,在理論和實驗兩個方面實施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日益良好的校風和社會風氣,助力整體國民素質(zhì)的提升。以下本文就從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具體情況分析如何優(yōu)化教學效果,期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同仁。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理論教學
所謂的小學品德與社會理論教學,簡單來說,就是讓新一代的小學生(未成年人)在思想和意識上認識到良好思想道德和行為品質(zhì)養(yǎng)成的重要意義,進而在學校教師和自覺監(jiān)督的引導下,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的構建。俗話說:“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意思就是說,德育應當作為百育之首。因為如今社會媒體多報道出的各種負面新聞如:學生校園輕生、校園暴力、社會地溝油現(xiàn)象頻發(fā)、果農(nóng)濫用化學藥物致使食物早熟等等,這些都嚴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如果我們健全思想道德建設,便可以將這些“扭曲”的社會現(xiàn)象扼殺在搖籃中,在理論上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
為了提升理論教學的效率,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借助一些歷史故事或者典故,比如“孔融讓梨”的典故,讓小學生明白謙虛禮讓,和睦親鄰的道理;又如,“立木為信”的典故,可以讓小學生知曉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誠信為本的為人處世之道,此外,“程門立雪”的故事也可以讓小學生更好地尊敬師長、尊師重道,而我們教師自身也應當時刻以“為人師表”來勉勵自己,為小學生在多方面做好教學的典范,以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行為,提升理論教學有效性。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實踐教學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逼湟庠谥咐碚摻虒W雖然十分重要,是引導學生構建相應知識區(qū)域的基礎,具有重要奠基作用。但是我們也應當關注學生在實踐中的引導。小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探索欲望強烈,他們似乎在課堂上不能安靜下來,總是喜歡擺弄手中或者身邊的各種物品,更有甚者和前后桌同學竊竊私語,形成了教師在講臺上“講知識”,學生在講臺下“開小會”的尷尬教學境遇,為此筆者建議,我們可以在理論講說的同時,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讓品德與社會課堂趣味性滿滿,生動性滿滿和活潑性滿滿,提升教學的效率。
比如,在教學“我與家庭”部分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明白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身上負有的為人子女的義務,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圍繞這一教學的主題開展“家家酒”教學活動,模擬生活中的某些情境,如“家庭晚宴”“生日聚會”“家庭外出游玩”“父母生病”等等,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滿足兒童的探索和表現(xiàn)興趣,提升兒童的表演天賦,此外,對于構建和諧、融洽、生動、趣味性的小學品德課堂,也是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的,每一位小學品德課教師都應當深入分析和結(jié)合小學生的特殊學習心理,尊重客觀存在的教學規(guī)律,促進高效品德課的生成和構建。
又如,對于實踐品德課教學來說,我們不能僅將教學的視野局限于課堂,還應當積極向課外拓展,帶領兒童走出課堂,外面的德育實踐課將會對小學生的成長更加有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將學生帶出校園步入社會一定要切實保證兒童的人身安全。小學德育的實踐課,如教師在植樹節(jié)(3月12日)帶領學生到附近的田野植樹種草,做綠化土地的公益性活動,讓我們的天空變得更藍,讓我們呼吸的空氣更加清新,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更加健康,做到人和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又如,我們還可以組織多才多藝的小學生到附近的養(yǎng)老院做公益輔助活動,可以唱歌、朗誦、體育競技等等,以學生的才藝博得老人的喜愛,也讓社會上尊老愛幼的氛圍更加濃重,讓我們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更和諧。相信通過這些實踐性的德育活動,可以豐富兒童的體會和感知,促進德育效率的提升。
概言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是指導學生良好思想道德構建,促進綜合發(fā)展的一門必修科目,在小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德育奠基作用。重視德育,祖國的花朵才能茁壯成長,我們祖國也才會有更好的明天。針對此,本文提出從理論和實踐的雙向教學方面入手,實施有效的教學指導方法,助力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梅.農(nóng)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問題及應對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7,17(3).
[2]張遠勝.例談小學高年級段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7(6).
[3]劉榮連.淺談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建構教學情景誘發(fā)學習興趣[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