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桂義 李紫娟
摘 要: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課堂。我通過多年的努力探索,摸索出了讓學生成為選擇探究材料的主人;讓學生成為實施探究實踐的主人;讓學生成為梳理探究結果的主人等一系列的可行并且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選擇 實施 梳理 主人
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課堂。科學課是一門探究性的實踐課程,是體現(xiàn)生本教育思想最好的平臺。在科學課中如何給學生增添學習動力而自主性地學;如何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聽懂了”過渡到“學懂了”、“會學了、會用了”;如何變“他律”為“自律”,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潛能是科學課貫徹生本教育理念,使學生成為科學課主人的著力點。我通過多年的努力探索,摸索出了讓學生成為選擇探究材料的主人;讓學生成為實施探究實踐的主人;讓學生成為梳理探究結果的主人等一系列的可行并且有效的方法,希望能起到見一斑而觀全鹿的效果。
一、讓學生成為選擇探究材料的主人
教材是確定了的,但各校的學生情況不同,各地的自然條件也有差別,老師的素質(zhì)也各有長短,所以我們在使用教材時必須根據(jù)實際情況作適當?shù)娜∩岷驮鲅a替換。怎么選擇科學的、適宜學生探究學習的材料是提高教學效率非常關鍵的因素。下面就是我在選擇探究材料、靈活組合材料上的一些做法。
1.我是編者——讓學生參與教材內(nèi)容的取舍
小學科學課程與其它課程有所不同,教師教學的時候要根據(jù)本地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載體,書中列舉的一些動植物或者資源可以調(diào)換和變換,只要學生知道應有的科學知識和經(jīng)歷應有的科學探究經(jīng)歷、并把握一定的方法即可。所以,我在具體的教學中,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教材的主編,由他們思考根據(jù)學習的目標選擇探究的材料,安排探究的進程,設計檢測的題目。這樣,激起了學生們極大的學習熱情,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教材編排的意圖、需要達到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實驗的有效設計等等問題的思考。學生在閱讀分析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科學知識,經(jīng)歷了探究的體驗,形成了應有的科學素養(yǎng)。
如:三年級上冊第三課《大樹和小草》里,教材列舉了黃花酢漿草等四種草開展探究,有些草本地不常見,就由學生自己替換成自己常見的、熟悉的小草進行研究,這樣,學生探究的熱情得到了激發(fā),探究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有效的拓展,知識總量和探究的體驗比原來更豐富,教學的效果自然更好了。
2.求因拓果——讓學生自覺地去尋找前因和后果
科學課的課堂教師往往比較注重科學知識的展示和科學探究的推演,但往往忽視科學知識形成的前因和探究成果的拓展運用。這樣,對促成學生形成有結構的知識和學到知識的科學應用都是欠缺的。要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建立在肥沃的土壤之上,并讓學生形成的知識和能力成為有機的、能再生的結構體系,求因拓果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3.替換實驗——讓學生設計自己喜歡的實驗去探究
科學課中的科學實驗是可替換的,同一個實驗目的可以通過若干個同類實驗探究達到,同一個實驗也可以派生出若干不同的訓練目的,關鍵看老師如何去選擇實驗、駕馭好實驗的探究過程。老師做好實驗的替換和實驗的拓展延伸,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探究激情,有利于達到更好的實驗探究效果。
二、讓學生成為實施探究實踐的主人
學生以什么樣的角色參與探究活動,直接關系到探究的效果。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選擇自己的探究角色,自主地開展系列探究實踐,親身經(jīng)歷各種探究實踐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熱情,效果自然很好。角色探究、記者采訪、知識活用就是幾種成功的做法。
1.角色探究——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探究
科學探究活動往往比較理性,研究過程顯得單調(diào)。所以在開展活動時,可以打破常規(guī),努力增強趣味性和故事感,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系列活動中認識科學、把握規(guī)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為了增強學生投入強度,提高探究的自主性,可以讓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去活動,在擬人化的體驗中獲得科學的知識和方法。
2.記者采訪——讓學生以采訪的路徑激情參與探究
讓學生當記者,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學習目標設計一些有結構的問題來對同學進行采訪,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獲得新知,是一種受大家歡迎并且十分有成效的方法。
3.知識活用——讓學生在架設學與用的橋梁中盡情探究
科學知識從了解到理解,從理解再到表達應用是科學素養(yǎng)形成的三個發(fā)展節(jié)點。我們教師要努力把知識教活,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科學的方法,進而形成知識再生的功能,不斷提高學生自主運用科學知識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科普出去,在實踐當中鞏固科學知識、提升科學應用能力,并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克服新的問題。
三、讓學生成為梳理探究結果的主人
實驗探究成果的表達過程是學生探究系列活動中的重要一環(huán),直接關系到實驗探究的成敗和探究效果的優(yōu)劣。怎么去梳理、用什么形式表達出來、呈現(xiàn)到哪個程度,都是我們教學過程中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畫圖表達、編制報紙、編寫梗概或流程圖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1.畫圖表達——讓學生用圖畫語言詮釋科學的真知
許多科學的知識和相互關系可以引導學生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在繪畫表達的過程當中自覺地去把握抽象的科學知識和蘊涵的科學規(guī)律,使知識和能力內(nèi)化為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2.編寫報紙——讓學生學會編寫知識聯(lián)系的脈絡圖
科學課堂每一課都是一個科學的截面,每一單元都是科學探究的一段有機整體。在學習一課后,可以請學生以繪本與文字點綴相結合的方式畫張科學知識流程圖,用繪本的形式來整理和體現(xiàn)科學探究的歷程;在學完一個單元時,引導學生把一個單元的科學探究編成一張圖文并茂、內(nèi)容布局科學、觀感舒適的有價值的科學探究小報,效果倍增。
3.概括梗概——讓學生學會將復雜知識條理化
科學課教材每單元后都有一個資料庫,學習時,我都要學生給每個模塊概括大意,給整個資料庫編寫資料梗概,以幫助學生提高自主閱讀和理解分析的能力。通過這手段,學生能較快地了解、理解和總結相關的科學知識,提升收集和整理科學資料的本領。在學完一個單元的內(nèi)容后,引導學生對整個單元模塊科學內(nèi)容進行科學概括和整理總結,讓學生通過此項活動,對單元學習內(nèi)容進行提升,形成相應的科學素養(yǎng)的建構和升華。這種提綱挈領的方式很多,如:氣泡圖,流程圖,維恩圖,示意圖,表格,網(wǎng)絡關系圖,中心思想,關鍵問題群,關鍵詞句,抽象畫,重點練習題目設計,教材設計意圖脈絡,知識錯誤整理等等。
實踐證明,讓學生成為選擇探究材料的主人;讓學生成為實施探究實踐的主人;讓學生成為梳理探究結果的主人是貫徹生本課堂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這些方法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去做,一定會使《科學課》教學中的科學探究活動變得更有趣、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