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翠蘭
摘要: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自主能力的塑造逐漸得到學生家長以及教育部門的重視。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適應新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并不斷豐富自身能力。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國家發(fā)展提供人才支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自主學習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該調整教學手段,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認識到學生在教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fā)其自主探索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一、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識應該盡早樹立。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問題,而后教師給予解答,此環(huán)節(jié)能夠幫助學生攻克閱讀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诖俗寣W生在有效的學習時間中收獲更多的知識。閱讀是小學語文高年級階段需要著重培養(yǎng)的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環(huán)節(jié),查閱相關資料,提前對書本知識有大概了解后,有利于學生當堂消化知識點。反復多次的訓練,學生會形成學習前自主預習、查閱相關資料的習慣,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1]。
二、運用創(chuàng)新型教學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更快的將學生精力集中到學習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吸引,因此,教師應該基于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這門課程知識面的涵蓋范圍比較廣,教師能夠運用到教學中的素材也很多,從實際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不斷探究語文知識的興趣。教師尋找教學素材的時候,應該深入挖掘,進而更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發(fā)散式思維,使用先進的教學方式,例如,語言引導、成語接龍、謎語故事等方式。
在人教版語文教材的《彩色的非洲》的課文中,教師可以通過文中描述的“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是彩色的。黑人兄弟的生活——他們的衣食住行,他們的歌舞,以及創(chuàng)作的藝術,都是彩色的。例如:他們的銅敲畫、木雕掛畫、沙畫,蝴蝶畫均是彩色的。”以此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色彩繽紛的顏色,增強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從而實現(xiàn)教學課堂“寓教于樂”的理念。
三、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語文階段朗讀是與閱讀具有不相上下的地位,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朗讀,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有利于學生理解后面教師對閱讀內容的講解。朗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其喜歡的內容,也可以讀給同學聽,學生朗讀的時候教師給予一定的鼓勵,從而樹立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的自信心。
對于在課堂上不愿意與老師進行互動的學生,教師應該主動叫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將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作為重點,盡管學生可能沒有回答正確,但教師也要積極鼓勵,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循序漸進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分段朗讀或者集體朗讀的方式,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信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斷擴展學生探索知識的廣度,形成學生敢于探索、樂于學習的良好氛圍。
四、引導學生構建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
教學的重點不在于教授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教授學習方式,正如諺語所說:“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將有效的學習方式傳授給學生,才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使命也是傳授學生學習方式,這比傳授學生語文知識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教會學生“捉魚”的要領,從而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習的基本方式教授給學生,逐漸增加傳授知識的難度,形成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多思考,通過教師傳授的基本學習方式找到解決辦法。
高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在學生學習中教師起到指引作用,學生通過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能夠解決學習中遇見的實際問題,并不斷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學生熟練使用類似自主學習方式后,不斷拓展知識面,從而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提升。例如,學生可以自己開展多種字詞學習方法、寫字方法、造句方法等。在實際學習中經常使用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不斷將學習方式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在積累更多課外知識的同時,塑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诹己玫膶W習方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會在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顯著增強。同時,學生的思維模式逐漸發(fā)散,有利于其創(chuàng)新性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從而提升學生綜合實力。
五、評價學生自主學習
當前教師將自主學習能力的成果作為評價學生的關鍵,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參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表現(xiàn)情況給予評價,針對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學生,細心觀察找出問題的根源,幫助其塑造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堅持“鼓勵”的原則。實際教學中學生之間思維發(fā)展的過程都是不同的,因此,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難易程度上有所區(qū)別。積極鼓勵能夠理解教師教學思路的學生,讓學生運用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更深層次的探索知識。不能很好理解教學重點的學生,教師應該順勢引導,耐心觀察其學習中的不足并給于專業(yè)的指導,重拾其參與課堂教學的自信心。教師在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成果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公正,每一條評價都要有理有據,從而實現(xiàn)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2]。
結論:綜合上述文章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協(xié)調“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點,幫助學生構建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式,從而不斷提升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習效率,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志芳.淺談小學高年級自主閱讀的培養(yǎng)[J].教學周刊,2017,45(36):32-17.
[2]孫忠輝.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7,61(76):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