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野 李瑩 郭姣
摘要:古詩是中華文化遺產中的燦爛瑰寶,它既是我國古代文人智慧的結晶與思想的載體,又是世風時俗的文化體現,在中華文化史中占據著不可忽略的地位。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學生的學段不同,教材安排了不等數量、不同題材、不一深度的古詩教學內容,對不同學段的目標也進行了相應的要求。本文主要從導入、字詞、節(jié)奏、情感、背誦五個方面淺談小學低年段的古詩教學。
關鍵詞:低年段;古詩教學;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1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2-0039-01
小學低年段的古詩教學目標與中高年段的古詩教學目標有所區(qū)別。相較于中年段的“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與高年段“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的要求,低年段的古詩教學更注重使學生“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盡管目標較低,但是要真正使學生展開想象,了解詩意,初步體會情感,還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1.動之心,陶之致,知人論世引新事
低年段的學生接觸的古詩不多,日常教學中多以白話文的學習為主,語言環(huán)境中也很少涉及古詩內容,盡管低年段的古詩語言淺近,但是與其他體裁的教學內容相比古詩更有簡潔凝練、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需要學生了解體會。
(1)引人入勝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一堂好課的開始。特別是在古詩教學當中,不同形式的導入可以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精良的導入可以使教師在上課伊始便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根據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教師在設計導入時應盡力做到淺顯明白、生動有趣,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納膾炙人口的素材。
(2)低年段的學生對于古詩作者的生平年代不用掌握得十分詳細,只需大致了解主要內容即可。道家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备匾氖且探o學生搜集這些資料的方法。低年段正是掌握習慣、學習方法的最佳時期。
2.識其字,解其詞,揮筆落紙奠基石
(1)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中一定要保證每一節(jié)課都有固定的書寫時間,特別是在古詩教學中,字詞往往言簡意賅,更需要學生理解牢記。要做到隨文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師應重視識字和寫字環(huán)節(jié),教給學生有關漢字筆畫筆順的基礎知識和書寫漢字的方法。根據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教師應教給學生相應的識記生字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應用、牢記于心,做到自學有效、專人專法。在古詩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配樂范讀,在范讀的時候要求學生“聽準字音,看準字形”。聽教師范讀,可以使學生在聽范讀的過程中自我糾正詞句的讀音,在聆聽范讀之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識記生字的學習任務,在識記生字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讀準字音,記準字形”,將古詩讀得通順流利。
(2)解釋詞義是古詩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對于低年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音頻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利用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感受理解詞義。
(3)在寫字環(huán)節(jié)要做到一看(看結構、看變化、看關鍵、看范寫)、二描、三仿、四評,同時要注意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3.俯而讀,仰而思,熟讀精思理自知
學生在掃清字詞障礙并將古詩讀通順流利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賽讀、男女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逐步感知古詩的韻律,在掃清生字詞障礙、讀順古詩的基礎上讀出節(jié)奏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和韻味。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出現停頓符號,體現學生對知識的回顧。在學生無法讀出節(jié)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師生合作讀來完成引導過程,讓學生模仿教師的節(jié)奏讀,在教師的示范下學生也可以完成讀出節(jié)奏這一目標。吟詩又叫唱詩,多種方式讀可以使學生感受唱詩的節(jié)奏美。
4.觀則感,察則述,一牘詩書畫中出
學生在有節(jié)奏地讀詩的同時已經初步體會了詩句的內容,接下來就需要體會古詩的情感了。低年段的學生還不能通過文字深層理解古詩的情感,因此,古詩教學應以讀背為主,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同時完成熟讀成誦,識字、寫字任務即可。一般不講解古詩的意思,如有學生提出質疑,教師可進行適當點撥。而看圖說話就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了,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古詩魅力,更重要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通過圖片學生已經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了古詩的情感。教材中的每首古詩都配有彩色插圖,可利用這些插圖讓學生結合詩文初步了解古詩描繪的情境,從形象的畫面中獲得整體感知,從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5.發(fā)于聲,誦于情,巧憶善思始于行
(1)學生在有感情讀詩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著配樂讀詩,配樂讀可以使學生回顧整首詩描繪的畫面,邊讀邊想象,進人古詩描繪的意境,初步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到詩的意境美。
(2)在配樂讀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試著背一背,方法有很多。如,去字背詩、刪句背詩、合作背詩等等。
(3)一堂好課要有更加精良的結尾,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表達同樣思想感情的詩歌加深學生對于本課詩文的理解,還可以介紹詩人的其他作品、推薦一本好書、講一則經典故事等來豐富學生的視野,體會課外閱讀的樂趣。
“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搞訓練”這是于永正老師的教學真言,也是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堅持的信念。在古詩的教學中,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不斷成長,不斷進步。而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領略文采,體會中華詩書之美,不再覺得乏味枯燥,不再退縮畏懼,面對古詩——想說愛你,也容易。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賴慧玲:《淺談低年級語文的古詩教學》,《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37期.
[3]李海波:《小學低段古詩教學重在興趣》,《才智》,2015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