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朝芳
【摘? ? 要】從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角度出發(fā),依據建構主義理論,通過課堂上的不斷實踐、反思與修整,分析了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以達到促進情境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英語? 情境創(chuàng)設? 英語教學?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4.171
“情境”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和氛圍,包括運用語言、實物、圖畫、手勢、動作及課件創(chuàng)設的社會語言情境等,讓情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課堂上身臨其境,以此引起學生的態(tài)度體驗,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
一、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存在的問題
情境教學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很廣泛,它能使學生通過模仿和想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運用。同時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但在實踐中,情境創(chuàng)設在課堂教學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導致教學的低效現象。
(一)教材理解不深,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實際
教師有時會對教材解讀不夠,造成不能根據已有的材料去激活情境,反而造成了與預設教學目標的偏差。部分教師有時情境創(chuàng)設會過于主觀化,沒有考慮學生實際,脫離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或是單純?yōu)榱四康亩鴦?chuàng)設,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情境創(chuàng)設生硬,過于注重形式
一些教師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實際生活環(huán)境,在語言的功能運用和靈活多變上工夫不夠,結果造成了課堂氛圍不夠高漲,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有時教師會為了課堂內容的豐富性,創(chuàng)設多個小情境,但這幾個小情境并沒有很好的串聯(lián)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使得整堂課比較混亂,降低了教學效果。
(三)教學手段單一,情境拓展不足
部分教師在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中,單純靠教材中的圖片和畫面來吸引學生注意,嚴重暴露了自身知識的局限性。加上對自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利用率不高,對學生英語知識的拓展作用不大。
二、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存在的問題成因分析
目前,大多數英語教師非常重視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但在實踐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對情境創(chuàng)設認識存在片面性
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僅局限于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堂課,它需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平時上課時,教師對情境創(chuàng)設這一認識上存在偏差,認為情境是教學過程中的裝飾或是調味品。若每堂課都精心準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生還不一定領情。因此,為了完成教學進度,教師會把情境創(chuàng)設當成一劑調味品。
(二)教師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目的的偏頗性
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實踐中,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大多考慮內容主題及知識點,很少考慮學生的興趣。情境教學是為教師的教服務的還是立足于學生的學?例如在單詞教學過程中,請個別學生上來表演乒乓球彈擊球等動作來表明其含義。但在課后反思中認識到在這看似熱鬧的情境中,學生只是配合老師完成了教學內容,教師并沒有在情境中給學生提供新的信息,學生也沒有獲得新的體驗,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沒有得到發(fā)展。
(三)教師評價情境的創(chuàng)設形式單一性
通常意義上一堂成功的情境創(chuàng)設課要具備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課件美觀、知識拓展以及活躍氣氛等要素。例如在上有關顏色的詞句中,通過運用歌曲、簡筆畫、多媒體動畫,設計了朗朗上口的chant,準備了關于顏色的大轉盤游戲,最后讓學生自編兒歌,綜合復習顏色。在這堂課當中,雖然運用了大量的情境,但卻沒有把它們整合在一個情境中,對于學生思維的訓練和文化的滲透顯然是不夠的,還是情境創(chuàng)設的一個門外漢。
三、提升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幾點建議
(一)采用直觀教學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根據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兒童教育理論,兒童思考一般主要是依靠于聲音、形狀、色彩和觸覺等。因此在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中,通過采用與教材相關的實物、圖片或者模型等直觀教學,來刺激學生大腦,直接而簡單的觸及學生的認知區(qū)域,激發(fā)求知欲和熱情,加深學生印象。例如,在教授味覺這一課當中,通過采用直觀教學,讓學生對食物進行觀察、觸摸、品嘗來達到教學目標。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而且能夠深刻感受英語并且運用英語,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情境創(chuàng)設結合實際,追求真實性
無論何種教學,只有在課堂中實現“真實”、“生動”等,才能真正吸引學生。尤其是在英語教學中,作為一種非母語及非日常交往語言,若想使學生真正理解英語教學中的知識并熟練運用,必須要根據現實社會生活和教育學習經驗出發(fā),根據現實情境創(chuàng)設課題教學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經驗進行情境“代入”,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學習,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理解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課堂氛圍
科學技術的進入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當前全國各地的學校教師中大多引進采用了非常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利用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造新穎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真實、生動和吸引,激活教科書,讓學生更易接受。例如,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通過采用多媒體投影儀、電腦等來為學生演示音標讀法,便于學生理解;利用多媒體影像和磁帶等,播放純正的英文詞匯、英文故事、英文歌曲等,提升學生的聽力和語感。利用電腦、電視機來觀看英文動畫片,運用生動的語言情境來為學生展示英語詞匯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印象。因此,通過合理運用靈活多樣的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愛上學習,樂在其中。
參考文獻
[1]安鳳歧.梁承鋒.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馮蕾.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電教,2008.
[4]劉德富.新課標精神指導下的英語教與學方式的轉變[J].文教資料,2005.
[5]剛永.創(chuàng)設情境——小學英語教學的最佳手段[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