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 要:閱讀能力,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使學生盡快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那就需要在閱讀中尋找讀點,激發(fā)閱讀的興趣,體會文章中蘊含的內(nèi)涵,引導孩子與文本的情感碰撞。小組合作閱讀,學生能力互補,更能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興趣 設疑 情感 合作 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8-0173-01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zhì)。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使學生盡快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呢?下面談幾點做法:
1 尋找讀點,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而對不同的文章尋找不同的閱讀興趣點,就顯得尤為關鍵。
以前學習課文都是一節(jié)課學一篇,或者兩三節(jié)課才學一篇,而筆者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的《伊索寓言》一篇課文時,不按常理教學,采用了一種新的方式來上一堂閱讀課——群文閱讀。課文共有三個小故事,分別是:《狐貍和葡萄》、《牧童和羊》、《蟬和狐貍》。課的開始,便拎出三個故事中的三句話:第一句“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钡诙洹袄莵砹耍±莵砹?!”第三句“您的歌聲多么美妙!您真是個天才的歌唱家!”雖然這三句話內(nèi)容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謊言。這樣就找到了一個閱讀的點。此時,筆者便馬上拋出一個問題:他們?yōu)槭裁匆f謊話呢?一個問題,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調(diào)動起來了。孩子們在主動的閱讀中,一步一步揭開謊言背后的秘密。這三則寓言故事都與“謊”字有關。葡萄架下狐貍說的這句謊言,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完全是為了自我安慰;放羊的牧童說謊,是他有意在捉弄別人,一貫為之;狡猾的狐貍說謊的目的,是為了吃蟬,那是它設下的圈套,一個美麗的陷阱。這樣,老師在教學時抓住了一個“謊”字,激發(fā)孩子們探秘的心理,孩子們在主動積極的閱讀中,理解了這三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是為了不教,由這三則寓言故事的閱讀,孩子們就知道了閱讀文章,不僅僅是讀懂簡短的一則寓言故事,還要體會寓言故事中文字背后的內(nèi)涵。這節(jié)課后,孩子們對伊索寓言的閱讀熱情還沒有褪去,很多孩子買來書讀,課間交流,寫讀書后
記……學生只要有了閱讀的興趣,那么閱讀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一件幸福的事。
2 設疑導讀,內(nèi)外結合
很多時候,學生會對一些名著不感興趣,因其密密麻麻的文字,厚重的分量,讓他們望而生畏。筆者嘗試給他們進行“名著導讀”,在要求學生讀名著之前,設計了“走進作者”“走進作品”“精彩片段的閱讀訓練”幾個閱讀項目。利用這幾個欄目引導學生閱讀,逐步讓學生了解該書,進一步產(chǎn)生閱讀該書的強烈愿望。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課文中,有許多篇課文都是選自名著,這些課文就是一把把開啟名著閱讀的鑰匙。要以課堂教學為起點,引導學生進入名著閱讀天堂。
例如,在教學《林沖幫打洪教頭》時,可以組織學生閱讀《水滸傳》的其他精彩故事。比如交流到《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西》時,給學生留下幾個懸念,魯智深收拾東西走了,那他是怎么去的呢?他到底去哪里了呢?這兩個懸念,讓學生們產(chǎn)生質(zhì)疑,引導他們到名著中去找。
在教學這些選自名著的課文時,除了對課文中人物的感悟、情節(jié)的了解外,由內(nèi)而外,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這是一個不容錯失的機會,《林沖棒打洪教頭》就是很好的名著導讀平臺。由此學生在老師設疑中產(chǎn)生了閱讀興趣,打開了名著閱讀之門。
3 情感體驗,產(chǎn)生火花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的閱讀感悟和體驗發(fā)生“碰撞”,產(chǎn)生閱讀的“火花”,讓孩子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生活,并在生活中培養(yǎng)情感,體驗生活的美麗,那是閱讀教學的一種成功。筆者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的《艾滋病小斗士》時,就著力引導學生去感悟小斗士的堅強勇敢,尋找與人物的心靈共振,讓閱讀成為學生心靈成長的奧秘。
在教學時,主要引導學生從小斗士恩科西“與病魔斗”“與偏見斗”“為他人斗”這三個方面體會恩科西的生命歷程。在朗讀的過程中,他們在一些關鍵的語句中,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一個“挺”字,讓學生知道恩科西每挺一天,他就要斗一天;每挺一年,他就要斗一年;就這樣,他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就憑這個“挺”字,怎能不說他是個“小斗士”呢?這種堅強,令孩子們肅然起敬!
一場“軒然大波”, 讓孩子們知道了南非是艾滋病重災區(qū),人們對艾滋病都缺乏科學的認識,歧視艾滋病患者,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艾滋病患者要入學,這的確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此時,引領孩子進去情境,體驗角色,如果你是這所學校的老師,你們會議論些什么啊?如果恩科西成為你的同學,你會有怎樣的感受?以此,來感悟“軒然大波”背后,小恩科西的內(nèi)心感受,他勇敢的背上書包去上學,堅定地走進了校園,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在校艾滋病患者。這種勇敢,令孩子們同情中更多了一份敬佩!
“纖弱”一詞,讓人知道恩科西的身體已經(jīng)非常虛弱了,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然不斷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愛護艾滋病人,尤其要關心患病的婦女和兒童?!痹谶@個纖弱的背后,分明是一種頑強,一種勇敢?。〈藭r,我分明看到了孩子們的朗讀中多了一份熱淚盈眶!
這樣一個“小斗士”,喚起的不僅僅是遇到困難時的勇氣、堅強,還有那份對他人的關心。孩子就是那么容易受到激勵,只要老師采取有效方法引導,他們都會在閱讀課文中去體驗文中的豐富情感。孩子能夠在一篇篇文章中體悟文字中的溫度,那么便會產(chǎn)生情感共鳴,喜歡閱讀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4 結語
總之,通過多樣的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較強的閱讀能力,就一定能夠叩開小學生閱讀之門。
參考文獻:
[1] 賈春花.如何有效引導學生課外閱讀[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