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坤
摘要:現(xiàn)今各地都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而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存在的時間本身就不長,信息技術在課程建設及教學都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應用中發(fā)現(xiàn)了諸多問題,因此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顯得愈加重要。教師應將新課改自身的內(nèi)涵理解透徹,并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幫助學生改善陳舊的學習方式,以此消除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新課改;教學問題
由于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重視,不但成為了各個學校必須開設的課程,其內(nèi)容和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提高,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也在被強化,目的是讓中小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術常識以及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在各個中小學紛紛開設信息技術課的過程中,一些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的探討也在進行著,畢竟信息技術是一門更新速度快、實踐性強的課程,有著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點和教學規(guī)律。如果我們對當前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進行研究和分析,還是會發(fā)現(xiàn)一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我們應該對這些問題進行客觀、具體的調(diào)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策略,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進與革新,使信息技術課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實用性課程。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重理論,輕實踐
信息技術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學科,既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包含有很多實踐操作要求。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硬性灌輸,過多地對學生進行教條式的講解,而很少讓學生上機操作。還有很多信息技術教師缺少教學經(jīng)驗,不懂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實時創(chuàng)新,難以把握教學內(nèi)容,這樣的課堂,抓不住重點和難點。而且,小學生本身就活潑好動,過于死板的理論灌輸根本滿足不了學生內(nèi)心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只會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會變得不再喜歡上信息技術課。
(二)思維原因造成的無法投入
小學生的思維往往是發(fā)散性的,他們好奇心強,對事物的理解多種多樣,他們的思維重心由興趣決定,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大多數(shù)在多媒體教室展開,面對眼前的新鮮事物,他們的目光自然會被吸引。對他們來說,教師講解的理論遠沒有眼前真實的電腦有趣,這使得他們在進行這門學科的學習時,并不能全身心投入。
(三)課程不受重視
受經(jīng)濟教育發(fā)展水平的限制,以各種形式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小學只有6萬所左右,雖然絕對數(shù)量不小,但在全國70多萬所中小學中所占的比例實屬較低。而且,由于信息技術課程不是中、高考科目,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從小學開始,部分校領導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就認識不夠,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課時很難得到保證,甚至有些學校還把信息技術課作為了一種“擺樣子”課,隨時可能受到其他“大”課(如數(shù)學、語文等)的排擠。
二、應對新課改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措施
(一)對學生自身知識能力和實際情況進行仔細的了解
學生自身的差異性是落實教學任務過程中最根本的要求,教師應該在教學前對學生自身的情況進行仔細的了解,將學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教材中信息技術的基本特點相結合,以此來對學生自身的差異性進行補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技能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以此保證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有針對性的教學內(nèi)容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例如,在學習PPT制作和應用的過程中,因為學生自身知識水平存在明顯差異性,教師若沿用統(tǒng)一內(nèi)容進行教學的方法,學生因為知識水平存在差異,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適應這種教學方法,但是成績較差、知識水平較低的學生獲得的知識以及掌握的技術都微乎其微,使學生的差異性逐漸被拉得更大。教師應該及時對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操作基礎,以及信息技術基本知識進行仔細的了解,對于計算機操作基礎知識掌握不太牢的學生要幫助他們鞏固計算機操作和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知識,對于計算機操作和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可以為他們擬定一個制作任務,讓他們帶著任務去學習和制作PPT,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和掌握不牢的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帶動他們一起制作。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之后能夠吸取更多的知識,以此減小差異性的存在。
(二)課程設置要合理
由于我國各地經(jīng)濟、教育發(fā)展不平衡,在軟硬件配備、師資水平、課時安排、學生素質等方面也差別較大,各級教育機關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也不同。因此,這就要求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內(nèi)容設置要有一定的層次和彈性。在近期內(nèi),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形態(tài)和模式將仍然是多種多樣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信息技術課程設置的銜接仍未解決,必修課、必選課、選修課、勞技課、活動小組等多種課程形態(tài)并存,其教學內(nèi)容的選取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課程設置的年齡階段和課時安排也不盡一致,反映在大綱和教材上,必然存在“一綱多本”甚至是“多綱多本”的狀態(tài)。面對這些情況,我們一定要遵循國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學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的原則要求,不斷優(yōu)化教學。
(三)積極拓展教學內(nèi)容,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傳統(tǒng)的講解式教學,以及在教師的規(guī)定范圍內(nèi)進行上機練習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該積極拓展教學內(nèi)容,突出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給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新動向,培養(yǎng)學生的對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探索精神。教師還要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給學生布置各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探索新方法,尋求新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上都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細致的分析和探究,力求讓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得到延伸和拓展,從而大幅度提升小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與計算機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