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雅娟 李素梅
摘 要 為切實達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探討“講授+互動體驗式”教學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即運用講授法促進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運用互動體驗式教學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實施行為訓練,并探討實施“講授+互動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注意事項。
關(guān)鍵詞 講授法 互動體驗式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目前,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中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以學科化的方式灌輸理論,一種是以活動為主,把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前者互動體驗不夠,后者的理論講解不夠深入,均達不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集認知、情感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課程,是知、情、意、行統(tǒng)一的過程,學生只有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輔之以行為訓練,才能把所學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認知圖示,指導自己的行為實踐。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既要注重學生認知層面的改變,也要注意情感體驗和行為訓練。大學生所面臨的重要人生課題,如人際交往、戀愛與性、自我意識、生活適應、職業(yè)規(guī)劃、壓力應對、情緒和情感等問題,既有理性認識問題,同時雜著大量的情緒情感,需要宣泄和疏導,也需要榜樣的力量予以示范和引導,僅用講授式或互動體驗教學方式均不能有效幫助他們,需要把講授式與互動體驗式教學方式有機結(jié)合。
1 運用講授法促進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習是主動建構(gòu)的過程,一方面學生具有一定的惰性,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大學生處于理性能力形成的關(guān)鍵期。劉獻君教授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闡述講授對于學生思想、理性思維形成的作用。他說,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但在學生思想形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起到“助產(chǎn)”、“接生”的作用,教師講授的作用就是為學生的思想接生。[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僅僅用活動或體驗,學生會形成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這些體驗和感受不一定能被學生提煉和總結(jié)為具有指導性的思想或理論,或僅僅形成碎片化的思想,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的困惑幫助不大,所以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總結(jié)、提升,形成一定的理論。理論所具有的巨大實踐力量,就在于它塑造、矯正和引導實踐。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xiàn)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zhì)問題?!盵2]這離不開教師的講授,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能忽視理論講授,尤其不能以活動代替講授。但在運用講授法時,不能照本宣科、要設計一些問題、選擇經(jīng)典案例吸引學生,運用講授法時,主要看教師講什么、怎么講、是否適合學生的需要,能否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
2 運用互動體驗式教學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實施行為訓練
大學生因主客觀方面的影響,其積累的認知模型的數(shù)量、系統(tǒng)性和完備性均不足,又受直覺性思維、思維傾向偏見和思維慣性的影響,所以對人、對事容易產(chǎn)生偏見,美國大學用組織課堂討論和合作項目的方式被證明是克服直覺思維、思維傾向性偏見以及思維慣性的有效方法。[3]在討論和合作中,學生們的認知框架得以彼此碰撞、質(zhì)疑和矯正,學生們能從不同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模型。維果斯基認為,學習是在社會互動中進行的。大腦內(nèi)側(cè)面的邊緣系統(tǒng)與情緒性學習有關(guān),伴有情緒體驗或情緒反應成分的學習模式不僅建立快,而且形成以后易于鞏固。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可以設置一些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采取互動體驗式教學法。
互動體驗式教學是互動式和體驗式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芋w驗式教學是教師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營造溫暖、信任、安全的教學氛圍,把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融入活動、游戲或模擬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觀察、反思或分析,從而對自己、對他人和環(huán)境等產(chǎn)生新的感受或認識,并構(gòu)建知識,發(fā)展能力,產(chǎn)生情感。[4]現(xiàn)代心理學強調(diào)學習是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的過程,學生可以在活動中, 在模擬情境中,在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中,把所學的理性經(jīng)驗加以應用,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
3 實施“講授+互動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注意事項
實施講授式與互動體驗式教學法有機結(jié)合,不是以講授式或互動體驗式中的一種方法為主,另一種方法為輔,也不是把講授式和互動體驗式機械切割,一部分實施講授法,一部分實施互動體驗法,而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把二者有機結(jié)合,在講授的過程中融入互動體驗,在實施互動體驗后以講授式作為總結(jié)、提升。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實施“講授+互動體驗式”,要注意做到:
一是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趙炬明教授指出,大學階段是理性思維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所以高校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作為主要任務。在教學設計時,要重視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傳授,根據(jù)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安排足夠的理論內(nèi)容,不能用活動貫穿整個課堂,而忽視心理健康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只能獲得片面的情緒體驗和淺顯的、碎片化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認知。理論的傳授使大學生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是要在一定教學目標指導下設計活動、游戲或情境,切忌為迎合學生,把課程上成游戲課,活動和游戲是為增強學生體驗的載體或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定要與教學目標和教學主題有關(guān),否則流于空洞的游戲中,學生不僅不能有所領悟或體驗,或者領悟和體驗與教學目標或教學主題無關(guān),達不到教學效果,不能隨意設計。
三是注重觀察引導和調(diào)整,注重營造溫暖、安全、信任的教學氛圍,避免對學生造成傷害,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狀況、性格差異,根據(jù)學生的整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活動或情境,在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注意啟發(fā)、引導、尤其注重對性格內(nèi)向同學的鼓勵和引導,不可強求,并且最好設計兩套以上的活動方案,如果第一套活動效果不理想,可以及時進行更換和調(diào)整。
四是注重學生的分享和討論。分享和討論在“講授+互動體驗式”教學中非常重要,在分享和討論中,一方面學生可以增強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而且一旦內(nèi)心的體驗被表達出來,就用理性對感知的經(jīng)驗進行了整理加工,[4]他們的理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另一方面學生們可以把彼此當成參考的框架,使思想和感受得以碰撞、交流,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增進彼此的感情,也可以矯正思維的慣性和偏差,促進思考,促進成長。
五是注意歸納總結(jié),這在“講授+互動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可省略??梢圆捎孟茸寣W生歸納總結(jié),教師在學生歸納總結(jié)的基礎上,把教學目標和教學要點、教學主題進行連接和提升,一方面把學生在整個活動中碎片化的感受、體驗和收獲進行歸納,也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提升理性思維能力。
六是注重遷移應用。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或獲得一定的體驗,還需要把所學知識應用在日常的生活中,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改善或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zhì),所以每次課程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定的作業(yè)或留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加深體驗,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塑造。
*通訊作者:李素梅
參考文獻
[1] 劉獻君.抓住四個關(guān)鍵問題加強大學本科課程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3(17):40-43.
[2] 毛澤東選集(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6.
[3] 趙炬明.打開黑箱:學習與發(fā)展的科學基礎(下)——美國“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30-46.
[4] 于海鳳.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探討[J].船海教育研究,2014.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