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瓊
摘 要 素質教育一直被教育學家、教師們和社會各界所重視。本文以素質教育作為主要論述對象,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意義,希望研究能夠促使教師真正掌握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教學水平,從而保證素質教育質量。
關鍵詞 素質教育;小學數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DF0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4-0042-01
小學階段是素質教育推進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各方面素質水平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小學教學中,數學教學是基礎性的教育,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質,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發(fā)展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yǎng)數學人才。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意義
素質教育不像以往數學教學中采用的題海戰(zhàn)術,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更加高漲,并且素質教育對于小學生的語言思維訓練也有重要的幫助。在數學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探究發(fā)言其實也是對學生進行的一種心智鍛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對于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能力也是極為有利的,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進行問題分析,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師精講精練,并利用微課等多樣化的方法強化學生的探究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加感興趣,也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更深層次地研究,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能夠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二、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的策略
(一)根據學生興趣需求,創(chuàng)新多種教學手段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應用素質教學,有助于對小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從而提升其思維水平。為實現這一目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需求,將多種教學手段進行綜合運用并加以創(chuàng)新,讓多種教學模式例如情境教學等手段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滲透。為構建高效、直觀的可視化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較為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從而有助于其在小學生腦海中形成較為鮮明的印象。例如,在講授“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關內容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利用幻燈片、視音頻等形式讓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具有大致的掌握,并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對其中差別進行自主探索。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將素質教育引入課堂。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對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具有大致的理解,并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促進所有層次學生數學成績的普遍提升。例如,在講授有關“分數的乘除運算”的知識時,教師應當對成績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難度的提問方式,即提問分數較低的學生較為簡單的分數計算,而對于分數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將通分、約分等較為困難的運算方式加入其中,以促進其數學計算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當注重實踐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實踐教學即讓小學生親自參與動手操作,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獨立觀察等方式,對所學知識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授有關“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應當讓學生在課堂上制作相關學具,并鼓勵學生發(fā)掘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這種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二)改革教法與指導學法相結合,提升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若想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在教學中的廣泛滲透,還應當將改革教學方法與指導學生學習相結合。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教師應當整合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范圍廣泛、興趣高亢的課堂氛圍。例如,在講授有關“圓的周長”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測量、測量演示、思考啟發(fā)、知識提問等方式,讓學生深入認識圓的周長與圓的半徑之間的關系,同時使其提出相關猜想。在本堂課內容結束后,教師再回到課堂伊始時的實踐活動中去,對相關內容以及本堂重點進行歸納概括并親自驗證。這種教學過程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興趣與熱情,從而有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與思維方式的形成。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能夠培養(yǎng)自身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加深對本堂知識的印象。當學生的數學思維初步形成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用已經積累內化的思想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引導,例如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學習計劃與預習大綱,并以此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善于使用賞識教育
鼓勵求異思維、激發(fā)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并不意味著學生們的每次嘗試都是成功的,很有可能會出現很多學習上的問題,甚至鬧出笑話。在這時,如果教師加以嚴厲批評的話,很可能會使得學生們的參與火苗轉瞬間便熄滅下去。所以作為教師同樣要學會使用賞識思維,尤其是在培養(yǎng)學生們的內在素質,一定要有充分的愛心和耐心來包容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例如當同學們在求解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約數的時候提出了不同凡響的求解方法,即便這種求解方法最后證明是錯誤的,但是教師依然要為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鼓掌。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素質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實行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趨勢所需。教師應該擯棄應試教育的弊端,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素質教育素材,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切實地進行素質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全面轉變。
參考文獻:
[1]白建武.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貫徹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4):168-169.
[2]沙日娜.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8(0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