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玉芳
【關(guān)鍵詞】 小學英語;二語習得;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8—0067—01
英語對中國人來說屬于第二語言,小學英語也不例外,二語習得理論下的情景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教學法有很大的區(qū)別,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法,對兒童的二語學得,尤其是口語的練習有很大幫助。
一、二語習得理論及假說
關(guān)于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西方學者已經(jīng)提出數(shù)十種說法。其中,有好多理論已經(jīng)應(yīng)用于課堂教學方法之中了,但也有很多未被證實的假說。在此筆者主要介紹幾種,如,拉多的對比分析假說、賽林克的中介語假說、科德的內(nèi)在大綱和習得順序假說、克拉申的輸入假說。
拉多在50年代中期提出了對比分析假說,認為第二語言的習得,是通過“刺激—反應(yīng)—強化”的模式形成習慣的結(jié)果。這一觀點認為第二語言學習的障礙主要來自于第一語言的干擾,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找出兩種語言存在的異同以及學習的難點和重點。美國語言學家賽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語假說,是指學習者在學習目的語還沒有完全掌握好時,通過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種介于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之間的特殊語言體系,輔助學習,隨著學習者逐漸掌握第二語言時,中介語就會過渡為第二語言。
教師在給小學生講解英語的時候可以借鑒以上幾種假說,比如對比分析假說,教師先把英語和漢語進行詳細具體的描寫,然后再選擇有意義的語言項目進行對比,找出兩種語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此基礎(chǔ)上對學生學習時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和發(fā)生的錯誤進行預測,盡量避免漢語形成的干擾。
二、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最早稱為口語法,它是由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帕默提出,他認為教學的目的是對聽、說、讀、寫四種言語技能的實際掌握,語言的學習應(yīng)從口語開始,然后再學習書面語,這與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恰恰相反,語法翻譯法不重視口語的學習,只重視書面語言和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傳統(tǒng)的語言課也是這樣,學生只會書寫單詞,甚至不知道怎么讀,這完全不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正常順序,學生學習語言,尤其是小學生,更應(yīng)該從口語開始,口語練習好了,單詞和句子自然就可以習得了。
情景法最關(guān)鍵的是教師課堂所用語言是目的語,而不用母語。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生英語的時候只說英語,不說漢語,無論學生聽不聽得懂,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漸漸形成語感,逐漸聽明白老師說的話,尤其是課堂上老師常說的句子。小學生的年紀正是學習語言的關(guān)鍵時期,口語的習得十分重要,比起用漢語解釋英語,這種方法顯然更直接,更能讓孩子形成習慣。
三、小學英語情景教學法的優(yōu)勢
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感到最困難的就是語法,在接觸一項陌生語言的同時又要學習難懂的語法,很容易讓人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情景法并不是這樣,它主張用目的語教授目的語,注重口語的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學會了目的語,不用學習語法幫助理解。就像我們從小學習漢語一樣,小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語法,家長也沒有給他們講授語法,但是三四歲的孩子漢語卻說得非常好,所以口語說好了對學習英語具有很大幫助。情景法可以擺脫語法這一大難點,并能夠提升口語能力和聽力水平。
教師在講授新的單詞和句子時要多次示范,并讓學生集體模仿,比如教師在講“book”這個單詞的時候要拿著書反復地帶領(lǐng)學生讀,然后再讓學生模仿,糾正錯誤,最后學生看到書時第一反應(yīng)就是“book”,而不是想半天“書”用英語怎么說。傳統(tǒng)授課是帶著學生讀幾遍,然后讓學生背下來,課余時間寫幾遍,學生對于新的單詞和句式并沒有真正鍛煉的機會,以至于學了新的單詞和句式卻不會用,還要依賴語法去套用句式,這樣在用英語交流的時候并不能脫口而出,而是要先想一想這句話用語法應(yīng)該怎么套。所以,學完就練,快速融入情景,也是情景教學法的一大優(yōu)勢。
二語習得理論下的情景教學很適合小學生英語的教授,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注重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所以這種方式適用于小學生且有很大的推廣空間。傳統(tǒng)的英語教授方式適用于考試,而情景教學法則適用于實際,這種方式的實用意義很大,學生在學習之后,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考試時也能取得好成績。
(本文系蘭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二語習得理論下的小學英語情景教學研究》課題批準號是LZ[2017]GH334)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