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實踐意識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學教學中,學校也相應開展科學課程和勞技課程來充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但是并沒有取得突出的教學成果。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認為如果將小學科學課程和勞技課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充分地發(fā)揮課程的價值,促使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將小學科學課程與勞技課程整合在一起的重要意義,然后針對性地提出整合小學科學和勞技課程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科學;勞技課程;科學素養(yǎng);提高策略
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但是如果將其與勞技課程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可以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又可以在了解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本文著重探討科學課程和勞動課程的整合策略,希望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一、 建立勞動實踐基地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并沒有太多的機會可以到戶外去接觸大自然,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鋼筋混凝土構建的樓房里,所以學校應當建立勞動實驗基地,讓小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近大自然。小學生在勞動實踐基地主要可以完成以下幾項學習內容:第一了解和學習植物的相關知識,比如小菊花、串紅,楓樹、柿樹、碧桃、丁香、石榴樹、海棠、玉蘭等等,教師可以在不同的季節(jié)讓學生學習不同的植物,并且讓學生可以實際欣賞到這些美麗的植物,讓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第二是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勞動實踐基地的原材料開展手工制作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在秋天帶學生到勞動實踐基地去收集枯樹枝,然后將枯樹枝制作成裝飾用品,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第三,帶學生到勞動實踐基地采摘水果,拓寬學生的科學知識視野,免戴“五體不勤,五谷不分”的高帽。勞動實踐基地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完美的大自然課堂,可以充分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做勤勞的謙謙君子。
二、 開展“科學+勞技”學習項目
教師在開展科學和勞技教學時,可以以項目專題的形式開展教學工作,即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學習項目當中,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例如,近年來,氣候變化是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那么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天氣瓶”這個學習項目,讓學生可以實際感受到氣候的變化,同時向學生重點介紹氣候變暖對于地球環(huán)境的各方面影響,以此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專業(yè)的實驗室內,然后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向學生展示天氣瓶的操作流程,即首先把硝酸鉀和氯化銨加水33 mL溶解,然后將樟腦溶解于酒精中,之后是將步驟一的溶液加到步驟二的溶液中混合在一起,最好是加熱攪拌到澄清,溫度為30~40度,最后將容易裝入密封的透明玻璃瓶中。在實驗操作結束以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播放氣候變化的紀錄片,讓學生真實地了解到氣候變化對于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并且鼓勵學生要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愛護環(huán)境,愛護我們的地球家園,主動減少碳排放量。
又或者小學教師在向學生介紹食物營養(yǎng)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以“學生的日常飲食”為學習項目的主題,讓班級的同學記錄自己一周的飲食,然后也可以同家長一起在超市或者菜市場去親自購買食材,還應當認真地記錄相應食品的種類、價格和所含的營養(yǎng),最后整理出一份自己的飲食營養(yǎng)匯總表。然后教師可以選擇幾名同學的飲食營養(yǎng)匯總表,然后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出發(fā)來分析同學的飲食情況,比如營養(yǎng)是否均衡、是否存在偏食的情況等等。其次,教師向學生系統(tǒng)地介紹食物營養(yǎng)的系統(tǒng)知識,比如哪些食物中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的補充對于人們的身體有哪些好處等等。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飲食習慣和營養(yǎng)學的具體要求,為學生定制一份健康食譜,鼓勵學生應當規(guī)范飲食,為自己的身體提供均衡的食物營養(yǎng)。通過這種學習項目,學生不僅可以系統(tǒng)地了解食物營養(yǎng)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健康飲食,讓學生能夠改正自身挑食或偏食的壞毛病;還能夠切實地了解目前自己的飲食存在哪些問題,然后針對性地進行改正,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 開展科學勞技比賽
教師將小學科學課程和勞技課程整合在一起以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科學意識自然有了大幅度的進展,那么教師還應當在校園內開展科學勞技比賽,檢驗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同時通過競賽的方式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科學知識。比賽的主題多種多樣,比如,以“變廢為寶”為主題開展科學勞技比賽,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廢棄的物品,然后以小組的形式設計出別具一格的產(chǎn)品,最終評委根據(jù)產(chǎn)品的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美觀性等方面來評選出比賽的前三名,前三名的作品不僅可以得到比賽的獎杯,還可以獲得豐厚的獎品。我們通過這個比賽也發(fā)現(xiàn)了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造能力,比如有的學生將貝殼串起來,做成了貝殼風鈴;將舊衣服做成地毯;將塑料瓶做成小型植物溫室等等。這種主題的科學勞技比賽,不僅可以充分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環(huán)保意識。
又或者科學勞技比賽可以以物理知識為主題,比如“反沖力”這一概念,要求學生借助勞技課程的相關實驗和學習道具來充分地展示“反沖力”這一物理概念。例如,有很多同學在現(xiàn)場展示有趣的實驗,即將氣球與玩具車綁定在一起,然后戳破氣球,就會發(fā)現(xiàn)玩具車會被拉動。同學們以這個物理實驗為導入,然后再進一步總結這個簡單的實驗中設計到的科學知識——反沖力。教師還可以將科學勞技比賽的情況拍攝下來,然后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給班級其他同學,這種充滿趣味性的展示形式也能讓其他同學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同時也能鼓勵其他同學積極參與到科學勞技比賽當中。這類科學勞技比賽不僅可以讓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科學知識,加深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 連仲月.小學科學課程和勞技課程整合過程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J].學生宿舍,2014(1):189.
[2] 陸燕.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勞技課堂的落實[J].德育實踐,2017(5).
作者簡介:
連仲月,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