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偉
摘 要: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語文這一學科的地位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初中語文中,文言文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多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感到非常吃力,很厭煩文言文的學習。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根據(jù)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教學,教學過程中枯燥無味,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于文言文的教學提不起興趣,學習效率低下。
關鍵詞:基礎詞,故事背景;學習興趣;交流與互動
對于教師而言,一味地堅持傳統(tǒng)教學,對于教學效率始終無法提高感到無奈。對于初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我認為教師要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法,注重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學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樹立起良好的學習信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使教師的教學效果最大化。那么,如何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初中語文文言文的知識呢?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通過教學使學生積累文言文的詞語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文言文是極其重要的,文言文是我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最為璀璨的文化之一。在文言文的教學時,很多教師不注重學生對于文言文基礎詞語的積累,在學生們毫無基礎的情況下就開始文言文的教學,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地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無法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我認為,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注重文言文中的一些基礎詞語的教學,使學生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大量積累此類的詞語,這樣做有利于教師在文言文的教學時更為輕松,使學生在面對更多更復雜的文言文課程時,能夠通過平時積累的詞語大致地了解文章意思,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將會面對一些相對簡單的文言文課文,在面對這些相對簡單的課文教學時,因為在文言文中,很多詞語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使得古今詞義有差異,教師注重這方面的教學,有利于使學生了解古今詞義,使學生能自主地讀懂文言文,所以教師要注重相關詞語的教學,使學生積累文言文的一些詞語。如:“稍”,在現(xiàn)代的意思是稍微,但是古義為逐漸,是時間副詞?!叭ァ痹诂F(xiàn)代的意思是到……地方,但是古義為離開的意思。教師在講解文言文時,要注重此類詞語的講解,使學生們可以積累和記住此類詞語的古今意思,為學生們在面對更多更復雜的文言文學習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講解文言文時,教師要注重故事背景的講解
在初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講解文言文時,只是通過教材將大致意思翻譯給學生,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無法提高自己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認為教師在文言文的教學時,不僅要使學生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還要注重文章故事背景的講解,使學生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在面對各種各樣的文言文時,可以有一定的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岳陽樓記》中的故事背景,這篇文章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與1046年創(chuàng)作的,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可以先講解1046年北宋的政治環(huán)境,以及作者范仲淹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和個人遭遇,通過故事背景的講解,是故事背景與文言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中,有很多文章都是與古代歷史事跡相關聯(lián)的,教師在面對此類的文章時,要將其中的故事背景講解于學生,集合教材課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其次,我認為歷史知識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們熟悉各朝各代和積累大量的歷史知識,將有利于學生們在學習文言文時,可以通過文言文中的一些關鍵詞,進而推出文章相關的歷史朝代,這對于考試中文言文部分來說,是具有極大意義的。只有教師注重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使教師的教學效果最大化。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任何事物的學習來說,興趣都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習成果。對于初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重要。所以,教師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對于文言文枯燥無味的印象。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適當講解作者的相關事跡,以及所處朝代的奇聞異事,一起學生們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們的好奇心,使學生們逐漸熱愛文言文的教學。其次,教師還要注重于學生們互動和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熱愛教師的教學。做到這些將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隨著學生們學習興趣地提升,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相關知識,這是教師嚴厲教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四、結語
文言文是我國最為璀璨的文化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們可以了解我國古代的政治面貌,風土人情和名人事跡等等,其次,通過文言文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吸取歷史教訓,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能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教師也能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吳銅運.初中文言文譯注及賞析[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年9月1日.
[2]姜云姣.初中文言文閱讀[M].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2009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