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小學基礎教學課程體系的重點內容,進行語文教學,教師必須加強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以此來提高文學修養(yǎng),以及認字能力。語文不僅是一門重要課程,也是我國的漢語,是我們的交流工具。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仍存在著部分問題,限制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所以本文前要闡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希冀改善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體系;學習興趣
一、 引言
閱讀教學指的是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予以引導和幫助,通過引領學生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拓展和延伸。在小學階段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并了解更多的國內外知識。隨著教育的改革發(fā)展,教育界也逐漸重視中學語文教學情況,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開展一系列的趣味教學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大量的文章需要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所以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則顯得極為重要。只有提高閱讀能力,學生才能夠進行思考探究,才能夠進一步的拓展自主學習意識。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部分問題,限制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是語文教學的引導者,如果仍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只重視考試內容與課本教材,則會使學生難以有效地進行閱讀學習。部分教師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通常是根據(jù)試卷劃分教學重點,使得學生將學習注意力集中于考試內容上,卻缺乏對于課內外文章的閱讀積累,也難以有效地提高閱讀水平。部分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期末成績中有較高的分數(shù),會通過測驗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或者是通過題目來鍛煉學生的答題能力,但是卻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學教師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教師如果不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將會影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三、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 正確認識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閱讀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決定著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程度,沒有好的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語文知識就是一張空紙。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依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貼合教材內容,運用課外閱讀為輔助工具,有效的帶領學生進行閱讀,使學生能夠掌握自讀本領。所以,學校與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學生閱讀能力,對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重要影響作用,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語言理解與認知能力,有助于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世界。通過閱讀訓練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提高語文綜合水平。
(二) 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文章大多數(shù)是聲情并茂,極有樂趣的。所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表演來詮釋文章內容。教師在講解文章時,講到快樂的部分,能夠自然而然的露出微笑,講到悲傷的部分,能夠將聲音壓得很沉、很低,情緒較為沮喪。通過聲情并茂的語文朗讀來表現(xiàn)文章的重點思想,有助于突出文章重點與難點,將復雜的語文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具體內容及意義。例如:學習《狼和小羊》時,教師讓學生們預先準備好狼和小羊的劇本內容,讓學生在上課時自編自演,小組之間進行表演,能夠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也更了解狼與小羊兩個相反的形象。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較強,表現(xiàn)欲望強烈,模仿能力也較強,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來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在帶領閱讀時,能夠做好榜樣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能夠引導學生如何進行閱讀在最短的時間內如何掌握文章中的重點內容。
教師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檢測,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夠給出預習提示,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預習。教師通過教學牽引,使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學生能夠帶有問題,進行自主查閱,利用輔助工具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搜集能力,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夠掌握課堂學習的大體框架,在課堂上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思維進行跳躍,領會文章的重點,抓住重點知識,能夠帶有問題進行學習。
(三) 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
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不僅要具備閱讀興趣,也應當具備正確的閱讀技巧。教師應當實現(xiàn)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原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快速瀏覽來掌握文章中的初步梗概,在進行略讀時,教師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題目以及主題句和結論句入手能夠了解文章大意。例如: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讓學生略讀文章,能夠初步了解桂林山水與漓江之水的特點,能夠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準備。在通過精讀幫助學生了解文章中的細節(jié)內容,通過逐字逐句的解析,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文章意境的理解和認知,使學生體會到文章情節(jié)的巧妙之處,以及優(yōu)美的語言和人物鮮明的特點。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到文章中的韻味與感情。最后通過默讀幫助學生,專心于文章內容,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較多的文學知識。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小學階段進行語文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也通過語文教學,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生活常識與社會經(jīng)驗。小學語文學習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語文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理解水平。
參考文獻:
[1]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姚秉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4.
[3]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李懷輝,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銀川鄉(xiāng)胡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