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 要】數學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同樣也是最基礎的學科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微課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積極性,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在一起,以動態(tài)的、形象的、趣味的特點,將教學的內容展示出來,備受學生的喜愛,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微課 小學數學課堂 教學 應用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課被廣泛應用到教學領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教育改革的實施。在信息時代的不斷影響下,課程資源也開始逐漸豐富,并充實了課堂教學的內容,除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以外還增加了學生的新奇體驗。所以微課也就被提了出來。在微課中可以實現對課程資源的整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目光,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一、運用微課構建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生學習好數學知識,就必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以興趣來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微時代背景下,微課的時代性和技術性備受小學生的關注和喜愛。對此,筆者嘗試運用微課來構建情境,借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中將數學知識制作成微視頻,以動態(tài)的圖文來模擬教學內容情境,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誘發(fā)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內容時,筆者制作了一個圖形動畫王國的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動畫中的每個圖形都有一個自我介紹,即:我是三角形、我是四邊形、我是五邊形等等.之后這些圖形之間會有一個對話:你看你這么多邊一點都不穩(wěn)定,看我三條邊無論怎么放都很穩(wěn)定等等。圖形之間通過相互的語言攻擊來表達圖形的特點,學生很容易被動畫視頻所吸引,在潛移默化中就能夠對每個圖形有所認識,這樣,運用微課使學生感官上煥然一新,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
二、“微課”在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
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都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小學生提前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識點,而課后復習可以幫助小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知識吸收情況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微課來提高小學生的復習效率。微課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它融合了聲音、圖片、文字以及動漫等,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慢放或者快進,學生也可以重復播放視頻,這些形式有效提高了小學生數學復習的效率。例如,當小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有關的知識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充分利用三維圖像繪制出圖形及其圖像變化的過程,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利用微課有效化解了教學的難點
每堂數學課都有重點與難點,而是否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則是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敗。在日常的教學中,許多教師積累了許多有效突破教學難點的好方法,但采用微課視頻進行難點突破,教者輕松,學者愉快,不僅有效,更能體現教師的先進教學理念及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特性”一課,要求學生畫出三角形底上的高是教學重點,而讓學生畫出鈍三角底邊上的高,則是教學難點。之所以會成為教學難點,有兩個方面:其一,鈍角三角的高有兩條是在三角形之外,難以找到頂點與其相對應高的底邊;其二,畫這兩條高時,必須先在相對應的底邊畫延長線。根據這一難點,一位老師精心制作了微課視頻:在鈍三角形中,先將直尺與鈍角的一條邊重合,然后從鈍角的頂點向外延伸畫虛線足夠長,再從這條邊所對應的頂點畫一條與虛線垂直的線,鈍角三角形中的一條高就畫成了。按此方法,又播放了畫出另一條高。微課視頻清晰,教師旁白配音清楚,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學生看得真真切切,絕大部分學生已知道操作步驟。緊接著,教師拿出事先準備畫好的一個鈍角三角形,讓學生跟著微課視頻,播放一個步驟,學生照著畫一個步驟,直至把這兩個高畫出。這樣全體學生都學會了畫高。本課的教學難點就這樣在微課視頻的直觀演示中得到有效突破。
四、微課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
課堂知識的小結、梳理十分重要,一是有利于完善知識體系,二是有利于總結知識及活動經驗。明代文學家謝榛曾經說過:“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應如撞鐘,清音有余?!比欢W生由于年齡小,課堂知識梳理能力較弱,尤其需要教師給予幫助。但一節(jié)課的內容較多;到課堂小結的時候,學生已經是比較疲憊,往往是按捺不住好動的本性,這時老師的課堂小結與知識梳理如同虛設,效果甚差。若采用微課視頻進行全課知識的梳理、小結,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這是因為:微課視頻有鮮艷的色彩,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有合適的動畫,能引起學生無意注意;有特色的配音旁白,能刺激學生的耳朵,減輕學生的疲勞。例如: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在課堂既將結束時,老師播放了《幾分之一》微課視頻,將一個蘋果平均切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將一段繩子剪成3段,其中的一段是三分之一;將一張紙折成對折2次,得到4個大小完全相同的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四分之一……將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雖然學生已略感疲勞,但視頻的動靜搭配、明亮的色彩吸著學生,并在這輕松愉快的知識梳理和小結中,對本課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晰認識,完成了從具體到抽象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了分數的概念,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了課堂質量。
在當今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教師應合理地應用微課資源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但微課資源的應用時間并不長,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地進行鉆研探究,構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微課教學模式,進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麗梅.初探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16):125-126.
[2]趙亞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實踐與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16(09):145-146.
[3]劉燕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資源的應用及教學方法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22):221-222.
[4]張瑩.微課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04):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