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鐵霖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歌唱家及聲樂教育家,在聲樂教育方面有著深入研究,為現(xiàn)代聲樂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所以,在當前民族聲樂教學中,作為聲樂教師應當對金鐵霖的聲樂教育藝術加深了解及掌握,以便能夠更好開展民族聲樂教育,使民族聲樂教育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果。本文就金鐵霖及其民族聲樂教學藝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金鐵霖;聲樂教育;教學理論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在現(xiàn)代民族聲樂教育教學過程中,為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應當掌握并運用相關聲樂教育理論,金鐵霖聲樂教育理論就是比較重要的一種。通過對金鐵霖聲樂教育藝術加強研究及掌握,能夠在民族聲樂教育方面獲得更好理論支持,有利于擴展民族聲樂教育思維,促使民族聲樂教育得以更好發(fā)展。
一、金鐵霖民族聲樂教育原則
(一)先共性后個性原則
在民族聲樂教育方面,金鐵霖強調應當先將基本歌唱方法掌握,在此基礎上展示歌唱個性,也就是應當遵循先共性后個性原則,需要先在科學的基本歌唱方法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在此基礎上在民族個性及民族特色的表現(xiàn)方法方面進行訓練。在對民族聲樂曲目進行選擇過程中,應當注意應用一定方式方法,在初始階段不可選擇具有明顯風格及較強個性的一些曲目,在學生將基本演唱方法掌握之后,并且逐漸穩(wěn)定之后才能夠融入具有較濃厚民族個性色彩的一些曲目。對于自身具備獨特演唱風格及個性,且將基本歌唱方法掌握的一些學生,在對其進行訓練使應當將其自身特點保留,選擇科學合理教學方法及訓練方法,從而使學生不但能夠掌握歌唱方法,且能夠發(fā)揮自身個性,也就能夠促使學生得以更好發(fā)展。
(二)求同求異原則
在金鐵霖民族聲樂教學藝術中,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則就是求同求異原則,金鐵霖注重應當在科學歌唱共性基礎上使母音得以充分發(fā)揮,從而使歌唱能夠逐漸實現(xiàn)統(tǒng)一及完整。在金鐵霖看來,學生應當先將歌唱方法有效掌握,并且在歌唱方法牢固掌握之后才能夠逐漸學習母音轉換,此時進行母音轉換也就能夠更輕松,在演唱過程中也就能夠更好表現(xiàn)出個性特征及個人魅力。在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可以夸張每一個字,但應當以整體發(fā)聲狀態(tài)不會被破壞為基礎,注意運用科學演唱方法,從而使聲音得以正常發(fā)揮,表現(xiàn)出獨特音樂魅力,取得更好演唱效果。
二、金鐵霖民族聲樂教學理論及方法
(一)聽覺訓練方法
在金鐵霖民族教學藝術中,聽覺訓練屬于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且在民族聲樂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方面也是應當充分重視的問題。金鐵霖注重學生應積極轉變自身思想,對于聽覺技能在聲樂學習方面的重要性應當真正充分認識,在學生聽覺得到有效訓練的基礎上,才能夠對自身聲音更加客觀地進行分析,也就能夠對自身聲音狀態(tài)及演唱狀態(tài)及時調整。首先,應當注意多聽,學生應當注意選擇大量民族聲樂作品來聽,對于不同音樂風格應當廣泛涉獵,在聽錄音及觀看演唱時,應當對演唱者狀態(tài)及口型特別注意,通過多聽對自身分辨力及鑒賞力進行鍛煉,在此基礎上才能使學生在鑒別方面形成一定標準,這在提升學生演唱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第二,應注意多練,在對學生進行聽覺訓練過程中,應當使練與聽兩者實現(xiàn)有效結合,應當同時進行,在練習過程中應當注重練嗓練聲,而后聽自己的聲音,并且對聲音優(yōu)劣及好壞進行鑒別,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進行指導;第三,多體驗感悟,通過多聽與多練可使學生獲得良好聽覺積累,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引導學生深刻感悟,在感悟過程中應注意對比歸納及總結,能夠使自身演唱技能逐漸完善。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
金鐵霖通過對民族聲樂教學漸進性多年研究及實踐,目前已形成多元化教學方法及教學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分別為哼鳴唱法練習、母音轉換練習以及控制假聲位置。其中,哼鳴練習在金鐵霖民族聲樂教學中屬于基礎內容,也是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實際練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將自身喉頭放松,并且需要堅持不懈練習。在金鐵霖看來,歌唱哼鳴包括大哼鳴與小哼鳴兩種,在不同條件及不同情況下需要靈活進行運用,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保證取得更好的演唱效果,提升自身演唱技能。在母音轉換練習方面,在實際教學中比較常用的包括兩組母音,分別為衣、呃及歐、烏,前一組母音相對比較靈活集中,吐字清楚,在中國歌曲演唱及民歌演唱中較適合,后一組發(fā)音較垂直,具有較好掩蓋性。
三、結語
金鐵霖民族聲樂教學藝術屬于現(xiàn)代民族聲樂教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理論體系,占據(jù)重要地位,且具有較強科學性。因此,在當前民族聲樂教學中,聲樂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及掌握民族聲樂教學原則及理論,在此基礎上可保證更好實施民族聲樂教學,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民族聲樂演唱水平得以提升。
作者簡介:楊芳(1978—),女,彝族,云南省永仁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主要是民族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