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婷
【摘要】對于寫作,越來越多的教師“不會教”,學生“無話可說”。鑒于此,筆者通過對課題“生活微作文提高習作水平”的研究,提出了具體的策略,以突破習作難、言語難的問題。
【關鍵詞】微作;兒童生活;策略行動;言意結合;寫作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用微作唱響童聲,助力兒童的素養(yǎng)提升
生活微作文是引導學生關注體驗生活,把生活之事隨時隨地隨心表達,是一篇微記敘文、微小說、微散文、微隨筆、微評、微博文、微日記等形式的統(tǒng)稱。為了更具系統(tǒng)性,筆者設計了微作文本,來進行微作文的訓練。教師引導學生把生活中認為有意思、有趣的事情用文字定格下來,把自己最真的想法、話語記錄下來。周一到周四每天一小段話,中高年段第一階段均為150字以內,我們稱為微作。周末以日記形式,稱之為大作。微作設置中,根據《課程標準》擬定了各年段的目標,更好開展工作。
生活紙上記,微作筆下留。通過多元評價,多方位鼓勵學生,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習作。把生活中的小事,用文字表達,拉近了學生與習作的距離,讓學生樂于表達,敢于表達。
二、借助童言微錄,提升表達能力
(一)激活興趣,提內驅力
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寫作的知識,而在于喚醒他們用筆說話的愿望,鼓舞他們用筆說話的熱情,激勵他們用筆說話的意志。
要想學生每天堅持一寫,老師的鼓勵甚是重要,時刻提醒學生:“微作”是自我的表達和與人交流,不是作業(yè),是能帶來成就感的。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等級評定”:第一等級為“最佳記錄者”(堅持記錄),第二等級為“最牛觀察員”(用心觀察),第三等級是“最贊微作家”(表述清楚),第四等級(真情實感)。
(二)觀照生活,豐盈素材
賈平凹先生說過: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必定是取材于生活與平實的生活。所以學生們一旦懂得去發(fā)現身邊的小事,那他們的寫作題材就太多了。學生的困難點在于不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有什么可寫,那教師就要幫助學生羅列整理,生活中的任何事都可以寫,哪怕是自己的擔憂、餓肚子的感覺、上洗手間……例如:
喜感·餓肚
漫步在溫暖的陽光下,我心里甜甜的,說不出的喜感。嗯?為什么我會在陽光下有喜感呢?
我摸摸餓扁的肚子,想它消停會兒,可誰知它竟然唱反調,唱起了“空城計”來了!媽媽見我這幅模樣,拍了拍我說:“等會,馬上好!”我心頭樂開了花,因為媽媽明明手頭上的活放不下,可一聽到我肚子在叫,馬上為我去做,這感覺,真好!
通過學生的作品總結,不難發(fā)現,學生的觀察點可以通過常態(tài)生活中的小事情。比如感官系統(tǒng)聽到、看到、想到、聞到、嘗到的事,可以是從時間空間角度發(fā)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反映某種現象、發(fā)泄個人情感的文字,更可以是自我的思考、獨特感受……當一個人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我,能夠把生活中微小的事情看到背后的情感力量,這何嘗不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這難道不是童心與言語共生么?
(三)專題技巧,習得語言
當學生能夠把微作的觀察點把握好,那么就到了從微作到大作的階段,這是真正考驗技巧的時候了。教師應有系統(tǒng)的指導意識,對每周、每月微習有所規(guī)劃。如中高年段微習課堂的設置:
以上是微作課堂的訓練點,包括寫景的、體驗式的、想象的等等類型的微習作訓練。那么,在具體每天的微作中如何操作呢?以六年級下冊為例(見表3):
我們都知道“微作”是習作的補充,在孩子對“微作”感興趣的前提下,懂得捕捉生活小鏡頭作為觀察點時,我們不妨結合單元習作進行專題微訓練。有人說,訓練最高境界是無痕跡。確實是這樣,只有當學生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抓住讀寫結合的言語訓練,在情緒飽滿之時,通過微指導,揮筆抒發(fā)心中所思所想,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習作水平是必然的方向。
(四)多元評價,表達實效
微作的評價是多元靈活的。教師印章高效評,教師每天對微作進行快速閱覽,蓋章評級。專設課堂師生家長評,一周一次微作講評課,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見表4)
三、微作擦亮童年底色,言意共生
(一)于尋常處拓開童眼
微作,從內容上,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著手,讓孩子關注自己生活圈中已經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的事。不斷地訓練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的能力。我們致力于尋常處拓開兒童的視野,轉變“非常態(tài)生活”才值得習作的觀念。
(二)于紙筆間留住童真
微作,從形式上,可以是“百字作文”“日記”,換種說法,換種傳承。生活紙上記,微作筆下留。微作帶領學生用文字珍藏童年,堅持三兩年,這不正是獻給成長的精神典禮嗎?有的孩子堅持寫生活微作文,既留住了生活的瞬間,記錄了純真的童年,又提升了他們的寫作素養(yǎng),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于言意中共享童趣
微作正契合課程價值觀,言語和人,文字和人,從來就是一體的,兒童趣事言語間,通過展示交流,共享其美,言意共生。
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法。微作,就是更好地讓孩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核心素養(yǎng):想象、觀察、思維+選材、立意、結構、語言。我們一路探尋,一路實踐,一路矯正,但不變的是讓思想在筆尖舞蹈,讓行動在園中耕耘。作為奮戰(zhàn)在教育一線的我,也因“微”不凡。
試引微作之水,潤童心之脈。再現生活之常,留童真之源。且記日常之行,表童言之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高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