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 要:本文利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貴州少數(shù)民族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語用能力進行了調查,然后基于語用失誤視角對調查結果進行了詳細實證分析,并進一步根據(jù)分析結果對貴州地區(qū)英語教學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語用失誤;少數(shù)民族學生;語用能力
一、引言
自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語言學家們就已經(jīng)開始注意到外語學習中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著名社會語言學家Hymes在1972年就提出了談話者的交際能力包含了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兩個方面。Hymes認為語言能力主要是指談話者的語言形式是否正確,比如語法、詞匯等是否正確。而語用能力則是指談話者是否能夠在具體語境中得體使用目標語。成功的語言交際需要這兩種能力的結合,語法錯誤與詞匯錯誤會導致交際不順暢。而在具體語境中使用目標語不得體則會出現(xiàn)語用失誤。英國語言學家Thomas(1983)認為,在任何情況下,只要聽話人理解的話語意圖和說話人所希望傳遞的信息不同就可能導致語用失誤。根據(jù)Thomas(1983)的觀點,語用失誤可以分為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兩類,前者是因為英語為母語的說話者語用用意被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習者不恰當理解造成的,這種情況下語用遷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后者是因為文化差異引起的,不同文化的用語規(guī)范差異造成了語用失誤。語用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語言使用高度依賴環(huán)境,如何培養(yǎng)語用能力需根據(jù)學習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二、語用能力調查與分析
為了更具體的了解民族地區(qū)大學生的語用能力現(xiàn)狀,作者針對本校少數(shù)民族學生大二年級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了一次語用能力調查,調查顯示民族地區(qū)學生的語用能力有待提高。為了更詳細的了解少數(shù)民族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研究者將被調查者的問卷中常出現(xiàn)的語用失誤作了統(tǒng)計并進行分析。
(一)常用語失誤
語用常用語(pragmatic routines)是指日常言語交際中出現(xiàn)的慣用表達法,這是一種為了建立和維護人際關系而出現(xiàn)的功能性表達法。通常情況下,每一種語言都具有社會普遍認同的、特定的語用常用語,其使用具有一定的規(guī)約性且具有相同的基本功能。在英語學習中,是否能夠恰當使用常用語是語用流利的重要標志。在本次調查中,作者就發(fā)現(xiàn)由于母語的負遷移因素,部分同學在常用語方面出現(xiàn)了失誤。
例(1)Mr. Smith: Good morning.
Student: Good morning. Have you eaten?
在這個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談話中的學生是典型的將漢語常用語負遷移到英語常用語了。英語中人們?yōu)榱司S護關系所用的常用語回應在本例談話中只需相同回應,而學生的母語為漢語,因此在回應后又加入了漢語慣用語,違反了英語慣用語用法,是一種語用失誤。
例(2)Mr. Smith: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你的英語很好。)
Student: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不,不。我的英語太差了。)
稱贊語是英語常用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潤滑劑。漢語英語中都存在大量的稱贊語,但回應方式存在很大差異。在漢語文化中,當聽到來自他人稱贊時,我們應該表示謙虛。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如果對別人的贊揚受到被贊揚人的否定,那就意味著被贊揚人對自己水平和眼光的否定,會導致交際的不愉快。例(3)是常見的因為文化背景差異而產(chǎn)生的語用負遷移,導致了跨文化交際中對稱贊語回應的語用失誤。
(二)語用語言失誤
語用語言失誤是由于英語為母語的說話者語用用意被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習者不恰當理解造成的。
例(3)冬天教室非常冷,一個中國學生進來沒有關教室門,Mr. Smith: Its very cold.
Student: Yes. It is (但仍然沒有關門)
該例子中外教老師顯然不是陳述天氣,而是希望借此話讓學生明白他的意圖在于關門,但顯然該學生沒有理解老師的言外之意,這就導致了交流目標沒有達成,是本次調查中普遍存在的語用語言失誤。
三、結論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貴州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語用能力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少數(shù)民族學生語用能力較弱。進一步從語用失誤角度分析原因,學生語用能力薄弱集中體現(xiàn)在一些特定方面,而原因主要在于對英語文化背景不熟悉、語用負遷移、英語文化認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教學計劃,教學材料力求做到真實,適當加入貼近少數(shù)民族生活現(xiàn)實的材料,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知,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Hymes,D.1971.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Thomas,J.1983.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Applied Linguisitics 4[J],pp.91-112.
[3]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洪崗.英語語用能力調查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其實[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