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摘 要:本實驗提出了一種制取硝酸鉀的新方法,與蘇教版《實驗化學》中轉化法制取硝酸鉀進行了對比,提出了該實驗方法的優(yōu)點。并對該實驗進行分析,提出了在教學時最佳的投料量。
關鍵詞:萃取法;硝酸鉀制??;化學實驗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制取硝酸鉀的實驗方法——萃取法制取硝酸鉀。我們對萃取法制取硝酸鉀的原理進行分析,并通過實驗探究確定了最佳的實驗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在蘇教版《實驗化學(選修)》[1],物質(zhì)的分離與提純專題中的實驗:硝酸鉀晶體的制備中,利用物質(zhì)的溶解度各不相同且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原理,通過冷卻結晶和重結晶步驟最終得到KNO3晶體[2]。
物質(zhì)的分離與提純專題中除了希望學生學習相應的物理化學原理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掌握物質(zhì)分離與提純的化學基本操作[3]。利用轉化法制取硝酸鉀實驗的缺點有以下幾點:第一,KNO3晶體中容易混有NaCl等雜質(zhì);第二,不能盡可能多的包含中學所學的分離提純方法,如萃取,分液等;第三,所得的廢液不能重復利用到下一次的KNO3的制取中。所以我們提出萃取法制取硝酸鉀,以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實驗原理
(一)實驗原理
KCL+HNO3?壙KN03+HCL
一般情況下,氯化鉀和硝酸溶液的反應是可逆反應,但是若在一種有機溶劑存在下,將反應生成的鹽酸萃入有機相,促使平衡向右移動,KCl就可以直接轉變成KNO3固體。所用的有機溶劑可以部分地與水混溶,它能從硝酸鉀、鹽酸和未反應完的硝酸混合物中萃取出HCl和HNO3,然后通過液——液萃取操作反萃取出鹽酸,余下帶有硝酸的溶劑仍返回使用,從而達到了綠色化學的要求。該反應可使固體氯化鉀直接轉變成固體硝酸鉀,實驗方法簡單。本實驗應用的有機溶劑是異戊醇[4]。
三、實驗藥品
氯化鉀(AR),68%硝酸(AR),異戊醇(AR), 去離子水
四、實驗方法及數(shù)據(jù)記錄
在燒瓶中加入Aml硝酸,冰水浴攪拌下冷卻至10℃,后加入Bg氯化鉀,低速攪拌3-5min后加入40ml異戊醇,繼續(xù)攪拌10min并冷卻至5℃,靜置10min后抽濾,干燥后得粗產(chǎn)物ag,加入蒸餾水重結晶后可得精產(chǎn)物bg。
為了探究更合理的用量,參考了彭國新萃取鹽酸法制取硝酸鉀的研究[5],以及馬譽景發(fā)表的《硝酸和氯化鉀直接制備硝酸鉀工藝研究及優(yōu)化》[6]中的用量,做了以下五組實驗。
五、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
(1)對比1,2號實驗方法,雖然增加了硝酸的量,但對產(chǎn)量影響不大。對于教學實驗,由于量太少,不便于觀察和操作,所以舍棄這兩種實驗用量。
(2)對比3,4和3,5號實驗方法,3號實驗方法雖然粗產(chǎn)物最多,但雜質(zhì)含量太高,最終產(chǎn)率也較低,故放棄3號實驗用量。
(3)4,5號實驗方法,粗產(chǎn)物產(chǎn)量穩(wěn)定在22g左右,方便教學實驗觀察,精產(chǎn)物產(chǎn)量在19.5g左右,保證了精產(chǎn)物的產(chǎn)率。
最終確定4,5號實驗所采取的實驗方案是最佳的實驗方案。
六、本實驗方案的優(yōu)點
本實驗與轉化法制取硝酸鉀相比優(yōu)點主要有:第一,采用新的化學反應原理和實驗試劑,可以直接得到硝酸鉀粗產(chǎn)品的固體,比轉化法得到硝酸鉀固體粗產(chǎn)品的步驟少,操作更簡單;第二,本實驗運用到的分離提純方法比轉化法要多,主要有萃取法,降溫結晶和重結晶;第三,本實驗得到的廢液可以加水之后對硝酸進行反萃取,從而得到稀硝酸溶液,進行回收利用;第四,本實驗相較于轉化法制取硝酸鉀的實驗,簡化了反應進程,在溫度低于10℃時,一次投料,實驗操作總耗時在40min以內(nèi),無論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都可在一節(jié)課內(nèi)結束。總的來說,本實驗不僅適用于課堂教學,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綜合性問題解決能力、實驗操作的綜合應用能力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是學生理解、分析復雜的化學實驗操作問題和體驗綠色化學很好的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王祖浩.實驗化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2]卓高峰.《實驗化學》課題實驗高考復習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12):48-49.
[3]孫丹兒,占小紅.蘇教版高中《實驗化學》模塊教材解析[J].化學教學.2007(7):26-28.
[4]楊意望,陳松,李國兵.溶劑萃取法制取硝酸鉀綜述[J].化學工程與裝備.2007(5):63-66.
[5]彭國新,黃勇.萃取鹽酸法制取硝酸鉀[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1987,4(3):97-101.
[6]馬譽景.金央.李軍.曹語晴,吳世琴.硝酸和氯化鉀直接制備硝酸鉀工藝研究及優(yōu)化[J].無機鹽工業(yè).2015,47(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