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倡導通過增強學生閱讀能力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筆者通過對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況進行調研,在全面分析其存在問題的前提下,以閱讀和寫作為研究切入點,力求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探尋合適的解決之法,通過拓寬學生閱讀的范圍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有效果提升其寫作能力完成高效語文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農村 小學語文 閱讀 寫作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051-01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要想增強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興趣是最佳方法。當前社會的發(fā)展使得閱讀早已發(fā)生了變化,原先一本紙書就可以拿來閱讀,但是現(xiàn)在這個社會,各種信息技術層出不窮,除了文字類的閱讀素材,很多圖片、聲音、視頻等元素都豐富著閱讀的內涵和外延。農村小學雖然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方面不如城市發(fā)達,但是農村豐富的自然現(xiàn)象生活經(jīng)驗也是豐富的知識庫。小學生正處在對萬事萬物都充滿好奇的發(fā)展階段,他們的興趣十分廣泛,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比如常見的《十萬個為什么》一書,憑借其豐富的科普內容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小學生的眼球,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認真地看著一篇篇的文章。雖然孩子們對知識有著旺盛的求知欲,但是作為教師依然要謹慎地對小學生的閱讀內容和范圍加以引導,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他們中間那些消極和低級的閱讀興趣,適時有效地提升他們的閱讀品味和境界。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通過書本獲得的知識是一成不變的,教學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機械地讓學生去記憶已有的知識,而是教會學生掌握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當代社會變化速度不斷加快,只有當學生真正懂得如何才能掌握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才能提升其能力,更好地適應將來的生活與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小學閱讀和寫作教學時,要以基礎知識為基點,重點則要放在學習方法的指導上,具體而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選擇正確的閱讀方法。既要合理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還要鼓勵其快速有效地泛讀各類讀物。不但要注重閱讀的內容,還要提升閱讀速度。并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優(yōu)美句子,感知和鍛煉表達能力。第二,注意做好閱讀筆記。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美的句子和描寫方法,將其收集到筆記本中,做好摘抄和記錄,方便后期的借鑒和學習。這是一種十分有益的閱讀方法。對于思維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最后,善于思考。學而不思則罔,一邊接收知識一邊思考,才能獲取屬于自己的知識,才能為自身的寫作提供必要的思維方面和素材方面的指導。
三、貼近生活,激發(fā)寫作熱情
很多語文老師都對那些作文不好的小學生束手無策,而寫作對于這些孩子而言也如洪水猛獸一般。只要是寫作文,這些孩子便兩眼發(fā)直,無話可說也無話可寫,逼不得已,只有隨便拼湊,抄襲現(xiàn)象十分嚴重。其實,寫作文就是一個創(chuàng)作和抒發(fā)自我感想的過程,老師給出一個題目,圍繞這個中心,需要對很多素材進行描述,將自己心中所思和所想表達出來,那么一篇生動真摯的作文就會水到渠成。學生寫不好作文,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寫什么話題,明白了話題卻又不知道怎么下筆怎么表達。其根源是寫手素材不夠,無法將自己心中所想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由于現(xiàn)行很多語文讀物內容并不是完全貼合農村學生生活,比如:“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去上學爺爺奶奶去公園鍛煉”這是對小學生早晨生活的描述,但是這并不是對農村小學生生活的描述。如果小學生接觸的都是這樣的閱讀內容,而教師又要求學生模仿這樣的內容寫作自己的學習生活,那么學生無從下手就很容易理解,即便寫出作文也是生編亂造并不是真實的表達。教育一定要結合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開展閱讀與寫作??梢允且徊菀荒?,也可以是農村生活的一點一點,給孩子們大膽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踴躍參與寫出自己的真實所想。寫作不應該是追求標準答案的課程,而是應該由心而發(fā)真誠的表達這樣才能讓學生快樂積極的參與其中。
四、恰當指導寫作技巧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方面的指導,比如可以通過幾百字的小練筆,對某一事物進行簡要描述,注意描述的方法要靈活,同時表達作者真實的內心想法,同時不能一味模仿,要寫出自己的特色體現(xiàn)差異性。小學寫作課中會涉及到對一件物品、一個人、一件小事的寫作,這些都是貼近生活的寫作題材,為什么學生也不能寫出真實所想?這和教師的指導有著密切關系。對人物的寫作,很多學生讀物上面會寫爸爸媽媽,但是很多農村學生是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映像還不如對爺爺奶奶的深;對好人好事的寫作,很多學生讀物講的是扶老奶奶過馬路或者拾金不昧的故事,但是農村學生很少有機會扶老奶奶過馬路也不會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拾金不昧。本來貼近生活的題材因為范文、語文讀物的引導而不遠離生活,這時候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寫作。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映像有限,可以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可以是作為監(jiān)護人的其它親戚。要寫父母也可以寫出和父母相隔千里難見一面的那種特殊情感;寫好人好事,不寫扶老奶奶過馬路可以寫農村生活中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左鄰右舍的相互幫助;寫一種植物,就可以寫學生所屬地最常見的植物,野花、野草、糧食、蔬菜、果樹都是很好的題材因為學生生活在農村對這些植物各方面特征都非常了解,不存在沒有素材無話可說的情況。教師只要適當?shù)闹笇б恍懽骷记?,讓學生掌握把心中所想表達出來的辦法這樣寫作就不再困難。此外還要注意寫作形式的把握,不能為了追求辭藻的華麗而忽視了文章內容表達,因為任何文章,其出發(fā)點都是在表達作者的一種情感,只有恰到好處而又極為巧妙地呈現(xiàn)筆者的真實情感,才是一篇成功的作文。
參考文獻:
[1]論小學語文的閱讀寫作教學[J].劉書林.亞太教育.2016(03).[2]論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整合[J].謝淑茗.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1).
[3]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陸小平.中國教育學刊.2011(S1).
作者簡介:張維恩(1962.2-),男,漢族,重慶市城口縣人,大專學歷,小學中級職稱,單位:城口縣高楠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數(shù)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