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冬 馬明濤
[摘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不僅是帶領學生不斷積累的過程,更是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作文教學應與時俱進,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作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注重從讀學寫,讀寫結合;注重寫好“兩記”,奠定學生的語言基礎;注重合作,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學法指導
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掌握寫作的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不少學生害怕寫作文,一提起筆就眉頭緊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缺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無話可說或無從下筆;閱讀量小,語言積累少,對事物難以描繪具體;缺乏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不能留心觀察;缺少相應練習,實際動筆少;缺乏創(chuàng)新,寫作題材千篇一律,難以表達真情實感。針對以上問題,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嘗試,逐漸形成自己的作文訓練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寫作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不夠穩(wěn)定,認識興趣以一定的情境性為特征。因此,創(chuàng)設適當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寫作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寫出更好的作文。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作品欣賞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生動的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chuàng)設情境等。不論采用何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教師都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
例如,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對游戲活動的熱情很高,一般都會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并與同學主動地交流。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當然有感可發(fā)、有情可抒,下筆時就會有話可說、言之有物。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而且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降低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讓學生逐漸樂于寫作。
二、注重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脫離閱讀,寫作往往會成為空中樓閣;脫離寫作,閱讀也難得文章精髓。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往往被割裂為兩個部分,在閱讀教學中不重視讓學生學習文章的表達內容、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寫作教學中也不注重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實際上,閱讀是一個吸收的過程,寫作則是表達的過程。小學生閱歷淺,知識面比較窄,表達能力比較差,引導學生從閱讀的內容中汲取營養(yǎng),熟悉各種表達方式,積累寫作的方法與材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分析事物的方法以及最終構思成文的方法。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不僅應該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內容,還要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構思的。如《傘》這篇課文,以傘為主線,通過對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描寫,贊揚了助人為樂的社會風尚。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分析這篇寫事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寫具體生動。通過對教材課文的閱讀、分析和理解,引導學生學會表達和謀篇布局,掌握寫作方法,積累大量語句。
2.加強朗讀和背誦訓練,培養(yǎng)語感
閱讀量對寫作的影響是直接的,沒有大量的閱讀,一切都是“空中樓閣”。閱讀量的大小是寫好文章的必要條件,語感的形成有賴于多讀多背。只有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和背誦訓練,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朗讀詞、句、篇,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多讀、多背,使學生把課文中作者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讀中學寫,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注重寫好“兩記”,奠定語言基礎
培養(yǎng)作文能力,不僅需要豐富的閱讀積累,更需要長期的習作實踐。只有積累到位,學生才能厚積而薄發(fā),易于動筆。寫日記就是學生積累運用語言、提高作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寫起,把在實際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或感受到的事情記錄下來,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好習慣?!靶赜腥?,口吐一條河”,提高作文水平必須要多觀察、多思考、多練習。記日記無疑是積累素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日積月累的觀察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的詞句。同時,寫日記也是一個積累材料的過程,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日記,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
寫讀書筆記是一種非常好的讀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效率,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還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在這一過程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束縛,對于讀書筆記的內容不作限定,可以是學生自己的心得,也可以摘錄書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才會涌向筆端,這正是寫讀書筆記的意義所在。
四、注重合作,提高作文質量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在作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作文教學中的合作包括寫作前合作和寫作后合作。
寫作前合作體現(xiàn)在鼓勵學生寫作前交流,注重群體作用的發(fā)揮。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必須獨立完成作文題目,但在新課標指引下的作文教學中則應該大膽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寫作前,先指導學生構思文章、口頭表述。進行“說”的訓練,首先依據習作要求復習課文的有關章節(jié),從讀學寫,強化訓練重點。然后,讓學生口頭敘述觀察到的事物,并談出對所敘事物的看法或見解。如遇到學生接觸較少的題材,可以適當增加學生之間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允許學生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對于需要搜集大量材料才能夠完成的文題或故事,教師可以將學生組成若干學習小組,讓組內同學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比如,寫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題材,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寫作前交流的反饋,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結合掌握的材料和對事物的認識,從命題、立意、選材、組材等方面著手構思文章。最后,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注意學生群體作用的發(fā)揮,視具體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寫作后合作體現(xiàn)為學生間互評作文。首先,自評作文。在學生完成作文后,要求學生先讀兩遍自己的作文,然后進行自評。在自評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改正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仔細斟酌詞語的運用,對于語序不當的句子進行修改,刪除多余的字、詞、句、段。其次,集體評改作文。在對全班學生作文的總體情況有所掌握并做出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對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展示,讓學生閱讀后自行修改,之后交流修改意見。對于存在較大分歧的問題,則可以展開爭論,教師只做點撥、引導、調控,不急于做出結論。事實證明,學生在評改他人作文時有很強的責任心,能反復推敲、認真負責地指出問題和不足。同時,學生互評互改,也有利于相互取長補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春艷.新概念下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情景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
[2]高艷麗.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2,(28).
[3]趙瑞霞.小學生語文閱讀對寫作能力的提升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0,(13).
[4]孫景澈.簡談新課改下合作學習的實施[J].金田,2011,(10).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