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敏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學生;心理表現(xiàn);求知欲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9—0108—01
一、應用心理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學生在學習上一旦有了興趣,求知的欲望就會自然而升,就能自覺地進行學習。而要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就得利用他們的心理自我表現(xiàn)。首先,運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質疑——分析交流——反饋信息”等教學手段,充分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的心理活動和他們的認知水平,這樣在激發(fā)求知欲望的同時,便可因勢利導,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如,教授“求物體的體積”一課時,我問學生:你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這時,一個個小手舉得高高的,我追問,誰能告訴我們?yōu)貘f喝到水了嗎?怎么喝到水的呢?學生回答:烏鴉用它的嘴把一塊塊小石子往瓶子里叼,直到烏鴉喝到水為止,這個道理說明了石子占據(jù)了水的空間,把水擠到了瓶口,所以烏鴉喝到了水。這時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首先,我準備了西紅柿、梨和兩個完全一樣的燒杯、水。然后提問學生:“誰能求出這幾個物體的體積?”他們思考了一會,都說求不出來,并回答:“老師,這些物體沒有長、寬、高求不出它們的體積,因為它們是不規(guī)則的物體。”這時解決問題的時機到了,懸念產(chǎn)生了,我繼續(xù)引導學生,今天我們想辦法,求不規(guī)則物體雪花梨的體積。我拿出一個燒杯,請一個學生往杯里裝水,當裝到200毫升時停止,然后又拿出另一只燒杯用同樣的方法裝同樣多的水,往其中的一個杯子里將不規(guī)則雪花梨放進去,水面上升到450毫升的位置。然后將兩個杯子進行比較,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水位上升了,上升了“450-200=250毫升?!比缓笪矣謱⒀┗ɡ嫒〕?,水的高度又恢復到原來的位置。誰能告訴大家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是“250毫升”。通過實驗,學生茅塞頓開,找到了矛盾的焦點和解決問題的關鍵,通過對此題的實驗解答,學生再做類似思考題時就能應用自如、迎刃而解。
二、應用心理表現(xiàn),誘發(fā)思維能力
如何利用學生的心理表現(xiàn)誘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關鍵在于心理表現(xiàn)。為此,當學生大膽探索問題表現(xiàn),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因為對小學生而言,當老師提出問題時,處于他們自我表現(xiàn),開始借助膽大、無膽怯、羞澀的心理。即使他們回答問題中有失誤有缺陷,教師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在肯定他們優(yōu)點的基礎上指出他們的不足。比如,教完分數(shù)應用題時,為了辨別、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剪去2/5米,第二根剪去它的2/5,剩下的兩根繩子哪根長?學生回答結果不統(tǒng)一。這時我啟發(fā)學生,對此題,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
解:要比較剩下部分的長短,必須根據(jù)繩子的長度而定,如果我們設繩子長為X米,就有以下三種情況:(1)當X>1時,第二根用去的部分大于2/5米,這時,第一根剩下的長。(2)當X=1時,第二根用去的部分等于2/5米,這時,第一根和第二根剩下的同樣長。 (3)當2/5米 三、利用心理表現(xiàn),引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 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上應盡量滿足學生積極的學習行為及心理表現(xiàn)。對學生獨特、新穎的解題方法應給予肯定,對學生課堂回答的問題應進行客觀的評價。比如思考題: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得幾個?由于他們在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和己掌握的解題方法較多,思路寬廣。他們的解法有:1.用分組法解:一個大和尚和三個小和尚為一組,共吃四個饅頭。我們不妨把100個饅頭每4個為一組共可分100÷4=25(個組)在每組中必有一個大和尚和三個小和尚,于是很方便地求出大和尚有:1×25=25(個)小和尚共有:3×25=75(個);2.假設法解:(1)假設100個和尚都是大和尚列式為:(100×3-100)÷(3-1/3)=75(個);大和尚:100-75=25(個);小和尚75(個)(2)假設100個和尚都是小和尚列式為:大和尚(100-100X1/3)÷(3-1/3)=25(個);小和尚:100-25=75(個);3.方程解法;4.列表篩選方法。我先肯定了他們解題思路的正確性,然后結合以上四種解題方法、六種解題思路讓學生們討論交流并向全班回報。通過討論交流,最后一致認為解法1、2新穎,簡潔,好理解,容易掌握。通過以上教學我們發(fā)現(xiàn),要把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揮和應用,好奇心得到滿足,這樣就會發(fā)展他們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也滿足了自己的心理表現(xiàn)。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