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培金
摘 要:一年級孩子想象力豐富,表現(xiàn)欲強,因此從主觀上講“學進去、講出來”的教學方式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從客觀上講“學進去、講出來”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他們思維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而小班化教學由于學生較少,不管是討論還是交流,老師都可以面面俱到,每個人都有學習與展示的機會,所以,實施小班化教學與學講計劃結合是最完美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學講計劃;小班化教學;五步五學
2014年年初,我讀到了《“學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學講計劃》),對于其中的理念高度認同,便在教學中嘗試運用學講理念。2016年9月,我執(zhí)教一年級,就決定在我執(zhí)教的班級實施“學講計劃”。
《學講計劃》中是這樣定義“學講方式”的:“學講方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以“學進去講出來”作為學生學習方式的導向和學習目標達成的基本要求的課堂教學方式。結合以上理論,在實施學講計劃時,我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經(jīng)過一年的實踐,我感覺有兩種方法尤為重要。
一、小組合作
學講方式是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所以班內(nèi)要分學習小組。起初,我把學生分為4人一小組,但上課的時候發(fā)現(xiàn),由于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差,合作學習的時候會經(jīng)常出狀況,有的孩子根本不參與小組討論,也不認真聽別人的發(fā)言。于是我就改為同桌兩人一組,這就迫使他們必須跟對方討論。
二、多媒體展示
2014年9月,我班安裝了電子白板,相對于傳統(tǒng)的黑板而言,它的功能多、作用大。能夠把孩子們沒有見過的事物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能夠直接感知體會。所以在學講計劃的實踐中,電子白板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案例一:《江南》第二課時(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文3)
《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第二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是在第一課時的識字、寫字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并體會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所以,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課前下載江南水鄉(xiāng)采蓮的圖片及《江南可采蓮》這首歌曲。
上課時,讓學生自讀課文后,小組內(nèi)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直到?jīng)]有說話聲了才結束討論。)
接著交流:(也給予充分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盡興地說完。)
摘錄:生1:江南很溫暖,姐姐們劃著小船去采蓮蓬。
生3:蓮葉很甜。
師:你怎么知道蓮葉很甜?
生4:蓮葉何田田。
師:老師給你讀一讀這句話。(朗讀時加動作手勢。)
生5:不是說蓮葉很甜,是說蓮葉很多很多。
……
師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你從圖片中看到了什么景象,并用書上的詩句說一說。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說到。)
播放歌曲《江南可采蓮》,讓學生邊聽邊想畫面,并在音樂中練習誦讀,再上臺展示。
教學反思:
學講計劃中指出教師教學行為的“五步”:讓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緩一步。本節(jié)課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討論與交流,老師只是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對本節(jié)課作用很大,音樂和圖片的播放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感受與體驗的氛圍,對學生理解詩句、感情朗讀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案例二:《識字1》第一課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
《識字1》是采用詞串形式,圍繞“春天”,將12個詞語分為四組,從不同方面揭示春天的特征,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所以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學生自讀后,老師提問:這些詞語是寫哪個季節(jié)的?
生齊聲答:春天。
師:我們一起寫“春天”兩個字。春天在哪里?我們來找一找。
學生自由回答,答案豐富多彩。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在黑板上畫簡筆畫。(突出文中12個詞語。)
學生說完后,老師指著黑板上的圖說:瞧,我們找到了春天,春天的景物太多了,老師可畫不完,只能先畫這些了。你認得全嗎?(學生認讀。)你會寫它們的名字嗎?
學生爭先恐后上臺當“小老師”。
作業(yè):布置學生畫一幅春天美景圖,要給圖中的景物寫上名字,下節(jié)課展示。
教學反思:
學講計劃中提到學生學習行為的“五學”:自學、互學、問學、教學、悟?qū)W,這在本節(jié)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本節(jié)課從學生生活經(jīng)驗入手,讓學生找春天,學生興趣盎然,積極主動。但準備這節(jié)課并不容易,課前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搜集了很多春天景物的資料,練習了相應的簡筆畫,都是為了課堂上能跟得上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
經(jīng)過一學年“學講計劃”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因此,我覺得“學講計劃”從一年級開始實施好處很多。當然,孩子小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講起來天馬行空,這就需要老師適時進行引導。
除此之外,我還覺得這一學年“學講計劃”實施的較有成效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小班化教學。不管是討論還是交流,老師都可以面面俱到,每個人都有學習與展示的機會,所以,我認為實施小班化教學與學講計劃結合是最完美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劉曉峰.學講計劃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研周刊,2011(3).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