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山
摘 要:初中地理課堂開展探究型學習是進入新時期課程改革后的必然趨勢,它適應了新課改的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更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也成為學生學習方法變革的重要標志,還是初中地理學科教學的轉(zhuǎn)折點。廣大初中地理老師,應該積極響應課改呼聲,積極實施素質(zhì)教育,鼓勵學生進行學習革命,想學樂學。
關(guān)鍵詞: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課堂應用
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學科課堂教學方法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以“滿堂灌”“填鴨式”為主,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成為課堂教學的唯一授課方式。這些因素制約著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發(fā)揮,學生逐步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師上課味同嚼蠟,課堂效果極為低下,初中地理課堂失去了應有的魅力。
新課程改革無論是對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提出了更新、更好、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課堂必須在“雙主體”的基礎上,實現(xiàn)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的徹底轉(zhuǎn)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知識的講授者,而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促進者;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的導演者,而是活動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課堂的發(fā)號施令者,而是課堂的參與者。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性學習,而是主動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學生從“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學生從等老師的講解轉(zhuǎn)變?yōu)樽晕曳e極探究。所有這些都要求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要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探究性學習在初中課堂中的應用和推廣,就是適應新課改要求和深化素質(zhì)教育的應時之果,對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是初中地理課堂探究式學習的前提
初中地理課堂源于生活實際,本是風光無限、妙趣橫生的學科教學活動,即使照本宣科,也能生出幾多怡情。若初中地理老師能因勢利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恍若暢游在日月天地之間,不僅欣賞沿途大好風光,還可探究其成因,學生何樂而不學。
初中地理課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閱讀“游記”,在名山大川中尋覓地理知識的蹤跡;在觀光罅隙間回味地理的氣息;在“游記”的字里行間描繪地理的藍圖,學生怎不愛江山。
初中地理老師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放視頻,其音若天籟,其畫蓋天堂,其境若天仙。學生眼、耳、嘴并用,視、聽、說并舉,這樣的課堂,誰還會走神,誰還會打盹,誰還會開小差。
初中地理課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講一講耳聞、目睹。學生自己耳聞、目睹的事情,真實可信。因源于身邊,源于生活,激發(fā)了其他學生探究的欲望,可以在課堂,也可以在課外,探究的激情旺盛,探究的行動持久。
二、轉(zhuǎn)變觀念,樹立新型師生關(guān)系
新型師生關(guān)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的,有師生之區(qū)別,無師道尊嚴之森嚴。師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暢所欲言,不唯上,不唯書,大膽質(zhì)疑,發(fā)散思維,在思想的原野上自由馳騁。當然,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不等于教師放手不管,甘當看客。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極為重要,沒有教師的積極指導,就不會有學生的有效探究,即使課堂熱熱鬧鬧,也只是好看不中用的無效課堂。在初中地理的整個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及時、有效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指導,以期做到有探究必有收獲,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和完善探究學習的效果。
三、重視問題的提出
探究的過程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學生探究能否有效,要看老師或?qū)W生提出的探究問題是否有難度、深度和合理的程度。這就要求老師或?qū)W生在提出探究性問題的時候要慎重,要將問題的時效性、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考慮在內(nèi),既不能不切實際,也不能嘩眾取寵,更不能脫離實際。問題探究的目標要明確,意義要清晰,作用要明顯,留給探究者的印象要深遠。因此,探究問題的提出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極為關(guān)鍵。
四、講求合作
探究學習很難由一個人完成,往往是分組,組成團隊才能探究成功。故而合作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小組成員之間要密切合作,團隊成員之間也要緊密合作?!叭齻€臭皮匠,湊成諸葛亮”,充分發(fā)揮小組成員、團隊成員的智慧,集思廣益,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斷迸發(fā)智慧的火花。
合作的形式多樣,可以是師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必要時還可以家校合作,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互動交流,實現(xiàn)合作的最高效?!氨娙耸安窕鹧娓摺?,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合作的空間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課上課下,課內(nèi)課外,都是合作之處。每個合作者在自我展示的同時,要學會聆聽,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相互激勵,相互幫助,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完成探究學習的任務。
最后想提醒一下,探究學習在活動開始前,一定要搜集資料,了解情況,做好調(diào)查,才能提出有效的問題,才能擬定探究的計劃,才能確定探究的目標,才能預測探究的成果和由此產(chǎn)生的影響,這就要求探究者做好事前的“預習”。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相信:“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精心的課前準備決定著探究學習的成敗。愿初中地理老師都能開展探究學習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劉全科.地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指導策略[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4):115-118.
[2]劉飛.地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與指導策略分析[J].中國培訓,2015(8):148.
[3]劉丹.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策略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12):283.
[4]梁漢強.地理教學滲入“研究性學習”的思考及階段性策略探討[J].教育導刊,2003(1):59-6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