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將宏
摘 要: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已不再是學生被動式接受、學習的模式了,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更多會通過各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努力適應時代要求的語文素質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學生積極性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引起老師的關注。在新課程的引導下,初中語文教學從過去的傳授與接受的單一、枯燥模式中,漸漸過渡或者轉變成了現在的合作、引導、交流、探索等多樣式的、靈活的教學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潛力,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初中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和初中數學一樣是初中生必修的科目,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不但能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而且還能提高他們對其他課的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這是新時代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是當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用關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大多數老師都是帶著任務式的工作態(tài)度,上課不和學生溝通,下課也不搭理學生,只是履行任務似的在課堂上有條有理地把課講完就萬事大吉了。但是這樣的教學老師似乎節(jié)省了閑聊的時間,卻無形中和學生拉開了距離,不了解學生,也不知道學生的學習需要,當然就收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F在孩子情感方面都比較孤單,他們在學習中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關愛,這樣他們才會產生歸屬感,才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有意無意地關愛學生,比如,多問一句“你們聽懂了嗎?”“要不要老師講得慢一些”等等。這些細微的關注、關愛,會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重視,從而激發(fā)其學好語文的積極性。
二、用導語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好多老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導語的重要性,總是匆匆進入主題,開門見山,讓學生手忙腳亂,找不到課堂教學新內容與上一節(jié)知識點的銜接點,影響學習效果。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精心設計導語,激發(fā)學生興趣,不但能迅速把學生帶入學習內容,而且還能無形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給學生教學《送東陽馬生序》時,我就借用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種名句導入,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思維,還能讓學生快速進入新課;再比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我就應用了歌曲導入法,給學生播放了歌曲《愚公移山》:“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愚公移山》課文的情境中,學習起來不但興趣滿滿,而且效率很高。當然,課前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故事導入法、詩詞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等,只要老師在教學中根據需要合理選擇使用,準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保證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用課堂提問帶動學生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大多數語文老師已經意識到學生對知識應用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把提問、講練結合起來,改灌輸式教學為合作、交流、互動教學,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以后在學習中能主動、積極地探索更多未知的語文知識。尤其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的巧妙提問:一能把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巧妙地體現出來;二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讓他們情緒高漲、熱情滿滿地接受更多的知識;三能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藤野先生》這一課時,在帶學生讀完課文后,我問學生:(一)這篇課文明明題目是《藤野先生》,開頭卻直接寫“清國留學生”,為什么?(二)怎樣理解用“標志”一詞描寫“清國留學生”?(三)作者寫到的“棄醫(yī)從文”這件事,跟寫藤野先生有什么關系?(四)為什么藤野先生在聽到“我”將不從醫(yī)的事情后,流露出悲哀的神情?等等。這些問題,在讀課文后拋給學生,引起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和熱烈交流討論。然后在學生已經對課文中心思想和主題內容掌握得差不多的情況下,老師也參與討論,進行恰當的點撥、引導,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這些問題涉及了人物性格、文章選材及主題思想,與整篇課文布局、結構的重要性。通過這樣巧妙的、有總結性、概括性的提問,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懂課文、了解故事的熱情,更能調動其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以新課標為指導,遵循教育規(guī)律,探索教學新方法,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就能在富有感情的語文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語文的意識和能力,真正推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忠.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455).
[2]郭根福.試論綜合性學習教學的新策略[J].天津教育,2004(1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