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云
摘 要:政治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不斷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高政治課堂效率,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善用教學反思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制訂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案。文章主要探究教學反思對提高政治課堂的實效性,重點提出教學反思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教學反思;政治課堂;自我批評
一、教學反思的實踐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教師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
反思是教師積極探究心態(tài)的表現(xiàn)。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在理論水平上有了深層認識,從而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勤于反思的教師不僅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還特別講究掌握診斷性的研究方法,重視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fā)展,突出對課堂教學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jīng)驗的反復探討,促進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2.有利于教師朝著更高的目標進步
反思是改進的基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標,批判地審視教學行為及其教學技能、經(jīng)驗、理念,或給予肯定和強化,或給予否定和修正,促使教師考查自身的教學實踐,通過對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和依據(jù)的審視、調(diào)適優(yōu)化教學觀念和行為,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以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教育要求。
3.有利于教師的自我批評與發(fā)展
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學思想、行為的自我剖析,是總結經(jīng)驗教訓,避免重復失敗的內(nèi)省性努力。它不但可以使教師的思想在自由度、探索性與創(chuàng)造性上得到拓展與提升,也讓教師在整理各種信息過程中擴展自身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捕捉教學問題、分析教學問題的能力,為教師提供審視教學的更高視角。它還有利于教師與新課標共同成長,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究教學問題,有助于教師成為研究者,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教學反思的內(nèi)容
1.反思備課情況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和有效互動的先決條件,有利于學生快速便捷地遷移知識、提高能力,有利于教師輕松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對備課情況的反思要具體到: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是否科學合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教學流程的安排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等。
2.反思教學過程
上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關鍵,也是教學反思的重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習興趣是否被有效激活,學生是否能積極愉快地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是否最優(yōu)化,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否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前準備是否充分,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是否恰如其分,是否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產(chǎn)生了哪些教學靈感,顯示了哪些教學智慧,機智地處理了哪些突發(fā)事件;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情況和效果如何,課堂最精彩和缺憾之處是什么,課堂亟須改進和解決什么問題,等等,這些教學情況都應該是教學反思高度關注的內(nèi)容。
3.反思教學方法
“教有法而無定法”,當代著名教育家于泣漪感嘆。別人都有相對固定的教學法,而她則是一課一法,千課千法。這不僅揭示了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多樣性和可變性,更揭示了有效教學策略的重要性和選擇性。教學反思的目的不是為了重溫過去,而是為了指導教學實踐,因此教學方法也是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具體要反思:如何伺機選擇和靈活運用適合自身的有效教學策略,什么情況下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怎樣實現(xiàn)兩種教學方法的交互和轉換,怎樣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就某一兩種教學方法扎根實踐,提升和固化自己的有效教學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
4.反思效果影響
新課程關注過程,同時兼顧效果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是評價教學有效性的主要依據(jù)之一。要反思和記錄教育教學行為對學生知識與技能、能力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效果和影響程度,對學生潛能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程度也要反思和記錄,還有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造成了傷害,以及如何消除傷害和醫(yī)治學生的心靈創(chuàng)傷等。
三、教學反思的有效途徑
1.以學論教,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精神狀態(tài)、行為、思想狀態(tài)以及學生對教師的期待,都會反映出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相關狀態(tài)。因此,仔細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例如,在講授《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課時,針對過去教師包辦分析過多,學生參與較少,導致學生面對新材料束手無策的問題,我引用了南海爭端,讓學生就怎樣解決南海爭端問題展開討論,并創(chuàng)設了相應的情境。
2.以教論教,從日常教學教研行為中反思自己的教學
日常教學教研行為包括日常教學行為和教育科研行為。教師對日常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審視自己的教學觀念、行為、設計理念時,要抓關鍵、找原因、尋對策,從而捕捉住發(fā)展自己的機會。對日常教學行為的反思是教學科研的基礎,其所累積的研究材料和思想認識是教育科研選題的重要來源。例如,在經(jīng)濟生活《正確對待金錢》一課中,對于在金錢面前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我反思過去單純的講授存在的不足的方式,采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fā)揮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判斷的同時,為學生提供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
3.借鑒分享,從交流碰撞中反思
積極爭取上公開課,邀請同行或專家觀摩自己的教學,與他們交流、對話,借助他人的反思促進自我發(fā)展。課前,自我進取意識和成功期待較強烈,鉆研較深刻,反思更迫切,往往教研組群策群力,互助合作,在綜合反思基礎上形成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課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交流評課,各種反思碰撞與交流使反思到達更高境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觀摩他人的成功課例,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讓我們感受與學習不同的授課模式和教學風格等;觀摩不如意的課例,可以使我們借鑒教訓,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fā)、得到提高。
四、教學反思需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潛心鉆研教育教學
教學反思主要是教師自身的自覺行為,是教師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的外在表現(xiàn),一般沒有質(zhì)與量的硬性規(guī)定。教師一定要靜下心來、沉到底去,潛心專于教育教學,力求有所求、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切記扭捏作態(tài)。
2.教師要善于提高反思品位
教學反思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但某一具體教學反思可就內(nèi)容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點展開,可以采用適合學情的某一種反思形式,不應面面俱到或刻意追求某一具體形式。在積累一定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撰寫教育教學論文,以提高反思的品位和綜合修養(yǎng)。
總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蔽覀冎挥性诮逃虒W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反思、改進,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yè)務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湯小芳.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的實效性[J].學園,2013(32).
[2]謝春寶.教學反思: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