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夫梅
摘 要:社會飛速向前發(fā)展,人們的精神領域逐漸豐富起來,對于中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變得尤為重要。而感恩教育就是情商培養(yǎng)重要的內容之一。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通過傳授課堂知識,將感恩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意識,使得他們孝順父母,尊重師長,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在此背景下,簡要闡述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的感恩教育,并提出具體的教育策略及其有效策略,希冀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生物教學;感恩教育;滲透方式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青少年的安全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也是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尊重生命是人性的基礎,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滲透感恩教育尤為重要。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發(fā)展特點以及認知規(guī)律,有效滲透感恩教育,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結合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緊密結合教學大綱,認真研討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加強生物教學知識與感恩教育的緊密結合。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生物知識,也應當讓學生學會感恩并珍愛生命,明白做人的道理。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核心的。教師通過感恩教育,開展“愛護生命”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尊重、珍惜生命,并且有效探究生物教材中蘊藏的豐富教育內容。例如,“生物圈中的人”中,闡述了生命由來以及青春期的教育,教師應借此機會予以及時有效的引導和關懷,層層滲透感恩教育,讓學生明白母親的不容易。在生活中要尊重母親、熱愛母親,對母親給予無私的愛,有一顆感恩的心!
再比如,初中生物“健康的生活”中包含著免疫與疾病相關知識點,教師應當帶領學生正確認識基礎的安全用藥以及急救方式,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播放急救視頻,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課堂探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交流,使學生能夠關愛生命、感恩生命。
二、立足于教科書,呼吁感恩行為
知恩圖報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崇尚的美德,但是感恩的行為并不是生來就有的,后天的教育不可缺,中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會發(fā)現生活的美好,心存感恩,付諸于行動。呼吁中學生的感恩行動應從課堂教學開始。比如,學習完“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這一節(jié)后,在學生掌握了血型和獻血的原則后,要滲透講解無償獻血這個知識點,成年人在適度范圍內獻血可以更好地促進新鮮血液的產生,在實際教學中要呼吁學生長大后要積極參與這項有感恩意義的活動,受血者要永存感恩之心,要用實際行動感恩為自己提供新鮮血液的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此時我講述了澳大利亞一位老人哈里森在五十六年的時間里堅持獻血,挽救了眾多嬰兒的生命,所以教師也應當有效呼吁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珍愛并呵護他人的生命。
三、豐富課外活動,強化感恩教育
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滲透感恩教育內容。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下,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可以舉辦豐富多樣的感恩教育活動,有助于彌補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并且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舉辦感恩講座,使學生積極踴躍地探討交流,明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感恩教育的意義。我校舉辦的“感恩讓我展翅高飛”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于學生個人來說,感恩是富裕的人生,提高了自身的精神境界,增強了個人魅力。教師要注重特殊的節(jié)假日,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每一年的教師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重陽節(jié)等就是很好的機會。在這樣的節(jié)日里,我們舉行豐富多彩、各式各樣的感恩活動,比如畫出感恩的圖畫,唱感恩的歌曲,出一期以感恩為主題的黑板報等,使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和態(tài)度。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師應當正確認識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緊密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有效滲透感恩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知識與綜合素養(yǎng),有助于學生全方位發(fā)展。滲透感恩教育能使學生意識到感恩的力量。感恩國家、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朋友、感恩是美德,永存天地間!
參考文獻:
[1]談璐.如何在中小學校開展感恩教育[N].博爾塔拉報(漢),2012-02-15(006).
[2]毛小龍.阿克陶縣實驗中學開展感恩教育活動[N].克孜勒蘇報,2008-09-27(002).
[3]劉博超.我們需要怎樣的感恩教育[N].光明日報,2017-06-12(008).
[4]侯連英.感恩教育與弘揚孝文化淺議[N].科學導報,2017-06-06(C07).